第692页

“你们对此有了完整理论?”杜卡特露出惊讶的表情。这么多的化合物,如果仅仅测定其中一项也就罢了,相互间的关系才是麻烦事,化工研究的复杂之处也在于此,影响产品最终性能的化合物关系,是要按照数学排列来进行分析的,每多一种化合物,就要增加上百种的可能性。对现代工业来说,没有理论指导的试验可谓巨资,就是b公司也承担不起。

王赟却是没有直接回答,只笑笑道:“目前的结论证明有效。”

结论有效并不能证明理论的完整性。

杜卡特也知道问不出什么来了,有点失望。

这时候,远道而来的蒂姆西站了出来。他不怎么懂技术,也就没有往前凑,直到现在,才走上前台,笑道:“苏董,我们现在能参观大华实业的生产工厂吗?”

此言一出,众人全都是两眼放光。

吕所长更是舔着嘴唇往前凑。

826所虽然是合成纤维研究所,但合成纤维的种类又何其多,他们也拿不出足够的经费来搞碳纤维的继续研究。因此,得到廉价碳纤维的生产流水线就是他的最大期望了。

大华实业的生产工厂,自己是他的第一目标,比实验室还要重要。

任何一种工业材料的工业化生产和实验室生产都是两样的。其中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产量和成本。钢铁是一个极端的例子。一种崭新的合金材料,它的实验室参数只是一种参考,重要的还是如何大规模生产。甚至同样的一种钢铁,因为大规模生产的方式不同,最终决定了两家公司不同的命运。

碳纤维仍然是一种高科技材料,带上“高科技”三个字,就意味着它的产量不会太高。尽管如此,工业生产的模式仍然是不同的。

大华实业的廉价碳纤维的重点就在于廉价。它的技术参数在杜卡特等人眼里,只能说是乏善可陈,过得去罢了。但是,这样一种过得去的材料,配合十分之一的成本,意义就全然不同了。

外国厂商最希望见到的,就是大华实业如何控制成本。

哪怕不能购买大华实业的技术,参观他们的工业化生产方式,说不定也能得到什么启发呢。

抱着这样的想法,来访的各公司高管,身边大都有技术型的副手。即使杜卡特这样技术出身的高层,也担心自己的知识老化,在身边带上了新人。

王赟稍有些犹豫,外商们就连声道:“工厂是一定要看的。”

“不看工厂,判断就不准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