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91页

“大概吧。”

“政府对咱的技术也有兴趣?”

“也许。”

王赟眉头一皱,问:“给钱吗?”

“啊?多少要给点吧。”杨明心不在焉的说。

王赟摇头:“那不行,如今的政府有几个钱,给的少了,我拿什么给实习生发补贴,给助手开薪水?沥青纺丝便宜要看和谁比,一个月电费都要大几万呢。”

杨明怔住了,哑然道:“还以为你会同意呢,感情也学会算计了。”

“研究所里,我都是一块钱掰成两半花的,能不算计吗?技术转让是按份收钱的,转让的份数多了,也就不值钱了。”

杨明失笑,还想再叮嘱两声,二人已经到了苏城身边,他只好站到一边,看苏城给他们互相做介绍。

新出现的政府官员,果然是几家联合而来的。江浙两地的省级市级招商办都来人了,遍布大厅的说客主要来自它们,外事办是来给招商办打掩护的,提供了一层外衣以后,就开始打酱油。陪在苏城身边的却是一家合成纤维研究所的,编号“826”所。虽然没有细说,但在中国,这种纯粹用数字的单位不是军队的,也是重点部门的保密单位。

杨明顿时紧张了,心里默念:我不是乌鸦嘴,我不是乌鸦嘴……

现在的军队不光穷,而且胃口好。军队的企业多如牛毛,有赚钱的有不赚钱的,赚钱的闷声发大财,不赚钱的就拼命要政策,要经费,搞的军队日出斗金,根本顾不上研究所这种不能立刻出成绩的单位,像是碳纤维这样的技术转让给他们,别说是赚钱了,成本价去掉一个亲情价再打折,他们都出不起,到时候抢生意却不会含糊。

这种既不在乎市场的,也不会懂市场的单位是最可怕的。他把市场做烂的,都要露一双无辜的大眼睛看着你。

好在大家都含蓄,没有站在大厅里谈生意,杜卡特等人很快将话题引到了技术方面,与王赟亲切交谈。

杨明转身就去信息局找826所的资料。

给董峰打了电话,杨明搓着手站在信息局的小楼下等结果。除了苏城以外,大华总部有资格进入信息局的高层少的可怜,倒是大华总部以外的分公司,有几个高权限的家伙。

信息局来来往往的人行色匆匆,却是没有一个人看向杨明的,更不会有人主动上来打招呼。全然不似总部的热闹,或者大华研究室的冷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