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63页

但是,从另一个角度考虑,说明杨锐的办法是很有实现的可能的。

纺锤体的粗细是确定的,当然,有些讨厌的卵母细胞的纺锤体会更细或更粗,可是有什么关系呢?放弃这些卵母细胞就行了。

因此,去核针接触到了纺锤体本身,就证明了杨锐的方法是有机会成功的。

王良才靠近了一些实验桌,盯着杨锐的手,再没有注意力留给苏帆。

苏帆有些惊讶于王良才的表情,想了一想,表情也凝重起来。

新方案,若是如杨锐描述的那般轻描淡写的话,对于克隆项目的推动,是不言而喻的。

最起码,对运气的需求要少的多了。

第1458章 内行

以王良才的眼光来看,杨锐的操作难言亮点。

他是童氏一脉出来的学生,正儿八经的读了遗传学的本科,又跟了中科院的水生研究所的学者们训练多年,之后在中科大教书与科研,玩的还是遗传学的各种项目。就剥卵的技术来说,王良才是世界级的,远超北大的所谓剥卵高手,杨锐的技术,就更不放在他的眼里了。

但是,王良才此时却是恨不得记下杨锐操作的每一个动作。

短短的几十分钟时间——差不多相当于电影院里看王家卫的电影睡醒两茬的时间里,杨锐已经基本完成了去核的操作。

去核操作并不难,尤其对水产所出身的研究员来说,更是基本中的基本。

可杨锐这种选手,竟然只失败了一次,就顺利的完成了去核操作,才是真正令人诧异的地方。

或者说,杨锐的操作手法不值一提,可他用这样的操作,竟然轻松的完成了去核操作,才是令王良才关注的原因。

在克隆的细胞操作中,总共需要两个去核操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