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45页

想到此处,王良才立即翻到后面,去看小册子的作者。

“果然是杨锐啊。”王良才暗自啧啧。

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脸是够大的了,但是,要想修改一种实验的方法,你也得相当熟悉这种实验才行。

有的学者,终身就做一种实验,做一辈子下来,对原有的实验方法的修改,也只能说是缝缝补补,这就好像是做了许多例心脏搭桥手术的专业医生,他也许做了一辈子,几千上万例的心脏搭桥手术,可要说修改手术方案,更进一步的让修改后的手术方案普遍化,能做到的就太少了。

王良才虽然几年不做卵细胞的剥离了,但积累下来的知识并不过时,带着审视的目光去看的时候,还是发现了许多的异同之处。

杨锐做出的改变不是很多,但在关键位置上的改变却也不少了。

一些改变,在王良才看来,煞有介事,但另一些改变,就不太令人理解了。

如果小册子的作者不是杨锐,而是其他什么不知名的家伙的话,王良才看到此处就不会再下功夫去看了。可是,印上了诺奖获得者的名字,就不能如此随意了。

从根子里说,杨锐这种第一阶的学者,已经可以称作是科研世界的规则制定者了,王良才这种第四阶都算不上的学者,却是规则的维护者。

维护者要做的,不就是理解并运行规则制定者制定的规则吗?

王良才皱着眉,揣摩着小册子里的内容,浑然忘记了时间。

“王教授,到您了。”许正平微笑着来到面前。

王良才抬起头来,道:“可以请别人先做吗?”

“只剩下您了。”许正平道。

王良才愕然发现,教室里竟然就只有自己一个人还坐着了。

“不好意思,不好意思。”王良才连忙起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