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39页

然而,拿到博士头衔的学者,在研究体系内,起码还有五年左右的困难期,他们的薪水虽然是中级职位的三倍乃至于五倍,但是根据地区差异,也就是拿三五万美元而已。资历较深学科较好的,缴了各种税负,每个月拿个三千美元就要谢天谢地,如果不是对未来有着无限的展望,或者真的热爱,谁能坚持下来。

这里所说的坚持,可是以十年乃至于二十年计的。

所以说,中小型的实验室,其实是对管理层提出了更高要求的。当然,从更高管理层的角度来看,中小型实验室也是最不用操心的,采用达尔文体系,让他们自生自灭,得到的结果就不会太差。

稍微有钱一点的,稍加补贴的话,就能让中小型实验室的水平涨起来。

但归根结底,大家看的都是饱含着热情,看向20年后,30年后的世界的。

造导弹的,比煮茶叶蛋的,在这方面还是有优势的。

不过,发展是大家的期望,而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,总归是有人会发展不起来的。

在中小型的实验室里,不能发展起来的学者,本身就是要淘汰的学者。

大型实验室却不必如此。

那既不人性化,降低了实验室的吸引力,也对管理层提高了要求。

你得判断谁是真的要被淘汰的学者。

谁真的不行了,谁真的没有潜力了。

老实说,这样的判断太难太难了。

每个学者的研究方向都不同,想要理解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还有大量的脑力和判断力,很少有人能够有这样的储备和能力的。

总有人会做奇奇怪怪的偏门研究,但是,难道将所有奇怪和偏门的研究都从大型实验室里逐出吗?

做主流研究的永远不缺,大量的竞争意味着总有人落后,难道将暂时落后的人开掉吗?

在科研世界里,三年不鸣,七年不鸣,三十年不鸣,然后一鸣惊人的例子还少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