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35页

“生物方面的?”休斯顿悚然一惊,大脑不可抑制的转动起来。

他的手有些微微发抖,像是数百万年前的祖先,遇到了强悍的捕猎者一样。

身为一名瑞典人,一名瑞典科学家,一名在诺贝尔奖事务方便极具进取心的瑞典科学家,休斯顿对于任何相关问题,都有着极度敏感。

例如,陷入僵局。

休斯顿甚至判断不出,这是好事还是坏事。

事实上,很少有人能借此做出准确的判断。

诺奖委员会陷入僵局的情况非常多。五人组成的委员会,往往需要很久的讨论时间,才会对一名学者进行表决,而表决的结果,也并不总是能诞生胜者——弃权和反对的人,不绝于缕。

推荐的、赞成的、放弃的……五人诺贝尔奖委员会,每年发生的戏剧,都够拍几年的大片。

就是经过了五人委员会的一关,瑞典科学院的大审议团也不会让事情变的轻松。

他们总是喜欢否定委员会选择的科学家。

这支多人委员会主要是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成员组成,例如物理学奖,就是由瑞典皇家科学院的物理学院士们组成,这可以解释当年的波尔为何能一手遮天,有他在的科学院,几乎会否决所有不合其心意的科学家。倒不完全出于私心,但可以想见,你对量子理论有偏见,想要拿诺奖就一定会遇到重重阻碍。

当然,像是玻尔这种瑞丹挪土产的世界顶级学者毕竟是少数,只要瑞丹挪三国不出超犇级又活得久的科学家,瑞典皇家科学院的科学家们,还是能够秉公做事的。

在这里,秉公的意思,基本就是指我只认我认可的科学家。

于是问题来了,五人委员会送上来的科学家,会讨所有人的欢心吗?当然不可能。

任何一个国家的科学院都是世界科研界的缩影,有人赞成一个理论,就有一个人赞成另一个理论。

出现一个理论,然后所有人顶礼膜拜的事,是极少发生的,即使是在最容易出现华山一条路的数学领域,都很难有人一骑绝尘——并不是真的没有出色人物,但是,其他人就是不承认你的出色,又当如何呢。

哪怕是数学造诣极高,以至于证明出了超牛的公式,动辄几百页的证明,人家就是不看,你又奈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