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87页

杨锐等庞建成融入了人群中,就回头进了实验室,抓过谷强,道:“我都安排好了,就照计划来吧,剩下4个小时,够不够做出来?”

谷强一口气喝了一杯茶,道:“说够也够了,不过,必须要今天做出重复实验才行吗?咱们就说之前做出来的不就成了?以前的实验结果都在呢。”

杨锐毫不犹豫的摇头,道:“除非今天完成第二阶段的重复实验,否则我不会公布这项成果的。”

他要放的卫星,也正是g蛋白偶联受体的第二阶段的成果。

作为王旗之下的项目,g蛋白偶联受体的晶体结构等等内容,向来是各大期刊关注的焦点,自然也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。

现在就将第二阶段的成果公布出来,固然比杨锐计划的要早一点,但是,早一点也有好处。

一方面,提前公布能抓稳这个成果,锁定胜局,另一方面,就是展示给瑞典代表团看了。

我说我做出一项成果,那是比较苍白的。

但是,如果正在考察期间,做出了成果了,当场验看,那就不一样了。

大家对于亲眼看到的东西,总是会给予一定的加成的,若是算奇迹指数的话,加成就更高了。

不过,揭秘也有基本法,要是突然喊一声我们有个成果出来了,那依旧只是展示。

问题的关键在于当场验看。

杨锐要庞建成拖四个小时,就是因为重复实验做一套最简单的出来,就得到晚上九点了。

而且,这还是杨锐从昨天早上就开始准备的时间。

换言之,如果庞建成不拖到晚上九点,聪明人一算就知道了——你们难道是凌晨开始做重复实验的?神经病吗?

一整支学术代表团里面,肯定是有聪明人的,尤其是非生物学的学者,他们不看你做出了什么,就在那里算数字,几分钟就能玩出一个笑柄来。

杨锐放出g蛋白偶联受体的第二阶段成果,可不是为了当笑柄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