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64页

“反正已经穿不上那件衣服了……”

……

周英耀在酒店大堂乖乖的坐着,时不时的看看表,却不敢打电话催促。

好容易在最后时限前看到杨锐,周英耀连忙站起来,笑容满面的道:“杨主任来了,我现在叫车过来。”

他说着跑出前门,喊王阔将车开过来。

王阔根本就没有把车熄火,一摆方向盘就上了坡道,稳稳的停在了门口,然后小跑着下车,把车门给拉开了。

杨锐笑着道了谢,上了车,再道:“路也不远,我打车其实也行的。斯德哥尔摩大学来的人,应该都懂英语的。”

“那怎么行,您一个人去多不方便,连个跑腿的都没有。”周英耀说的相当谦卑,这些天,他可是见到了杨锐的威势,cr解决的马尔勒案,几乎让杨锐登上了所有的报刊杂志。这些瑞典媒体,或者介绍马尔勒案,或者介绍cr,或者介绍杨锐,或者就瞎编故事,总而言之,曝光率是高的飞起,就连中国大使馆,这段时间收到的信件和电话,都是以前的好多倍。

周英耀太知道媒体的力量了,尤其是国外媒体的力量,对于任何一名中国人来说,那都是能带来质变的辐射。

周英耀甚至一度为杨锐而遗憾,他要是年龄再大一点的话,凭着这股子风,说不定都有资格做中国驻瑞典大使,直接正厅级起步。

当然,周英耀知道这只是一种遐想,而且,随着他对cr的了解增多,他也觉得,让杨锐来瑞典当大使,根本就是浪费。

这种复杂的情绪,让周英耀面对杨锐,就像是面对领导人一样。

“今天不知道具体情况,如果要探讨cr实验室的建设的话,估计会回来的很晚,你们就不要等我了。”杨锐开口说话,周英耀立即聚精会神起来。

“您放心做您的事,我们就在外面等着,多晚都行。”周英耀笑笑,又道:“现在的瑞典治安不能说太好,还是有备无患为妙。”

杨锐迟疑了一下,点头同意了。

从社会安宁的角度来说,1986年2月以前的瑞典,和1986年2月以后的瑞典是两个国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