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19页

凭什么外国公司也要给杨锐和景语兰升舱。

要是升一个也就算了,为什么是两个人升舱,而且独独是两个人升舱。

在后方整顿队伍的聂良平皱皱眉,走了过来,低声喝道:“有事情,平心静气的沟通,大喊大叫的像什么样子,你出国培训都忘记了?”

聂良平是团长的身份,甭管老板凳不老板凳的,说话还是有用的。

秦修成本来也就是发泄一下,哼了一声,道:“有家瑞典的公司,给我们团里的两个人升舱了,我问她是什么理由,他们也拿不出理由来。”

“哪家公司给谁升舱了。”

“瑞典的阿斯特拉公司给贵团的杨锐先生和景语兰女士升舱了。”圆眼睛小姑娘小声的回答。

“阿斯特拉公司,是家制药企业啊。”聂良平回想了一下自己获得的资料,转身喊道:“杨主任,杨锐主任,麻烦您到前面来一下。”

杨锐拍拍景语兰的手,自己到了柜台前方。

“瑞典的阿斯特拉公司,您熟悉吗?”聂良平低声询问。

杨锐毫不犹豫的吸纳摇头,道:“不认识,出什么事了吗?”

“阿斯特拉公司给您和景语兰女士的座位升舱了,就是从普通座位,变成了高级座位。”聂良平试图解释的清楚一点。在外交人员看来,这可不是一件小事。

一方面,升舱所涉及到的金额不菲,以国内的标准来看,称得上是数额巨大了,放在官员身上,妥妥的超过行贿受贿的标准,对方为何愿意支付如此大的一笔钱,这是首先面临的问题。其次,杨锐与外国公司的关系,在外交人员眼中,也不能等闲视之。

如今的外事活动中,最重要的一条纪律,就是不能私自离团,在此项纪律执行最严格的时间里,出国人员的政审严格到祖孙三代的朋友关系。现在,虽然不是最严格的时期,照样没有放松的意思,而出国代表团的团员,与国外公司的关系融洽乃至于发生了经济关系,更是不得不令人深入思考。

杨锐略显诧异,转瞬反应过来,道:“会不会是捷利康做的。我之前和他们说到自己要去瑞典,唔……捷利康是英国制药企业,他们和阿斯特拉的关系似乎不错。”

再过个十几年,英国的捷利康甚至会与瑞典的阿斯特拉合并,组成庞大的阿斯利康制药公司,以求对付越来越规模化的其他制药公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