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39页

杨锐看着两人接受,反而略有些忐忑。

天才般的想法,在初期并不总是锋芒毕露的,也许要到很久以后,才被人发现其中的智慧光芒。

杨锐看了一眼参观中的陶学林,心道,这估计就是你今年最后一个轻松日了。

……

第1207章 一锅搅

“结晶这一步是最重要的啊,绝对要注意注意再注意,牢记流程,在心里默念步骤……”

“溶解这一步是最重要的啊,绝对要注意注意再注意,看看有没有析出?不要浪费原料,另外,永远记住,一次溶解之后,不允许再加入溶剂了,所以一定要计算好使用量。”

“你不要给我在这里算来算去的,实验实验,你要做出来才算数的!”

陶学林在离子通道实验室里转着圈儿的下命令。

这是他非常擅长的工作了,在成为正教授以前,陶学林的主要工作就是带领教授手底下的人干活。当然,在80年代以前,最多的工作其实是各单位的合作,上级领导但凡是有什么想法了,不管是北大的领导,教育部的领导,文化部的领导,科学院的领导,甚至北京的领导,凡是有些关联的,都可以组成一个攻关团队。

早十年的时候,攻关团队的项目是多种多样的,尤其是对生物系的老师们来说,更是如此,简单一点,怎么提高粪肥的效力,复杂一点的,怎么设计一款全新的粪肥,难度大一点的,吃点什么能产出更好的粪肥……

那时候做项目,也不是哪一个学校或者某一个研究所独立工作,虽然很多项目只要一两个人就能做得,但在领导眼里,一两个人做的项目,又怎么能显得出重视来,好不容易想出来的项目,又怎么能替换呢。

北大的招牌更是不容忽视,所以,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陶学林做的都是“大项目”。

有一段时间,陶学林是沮丧的,事实上,有一段时间,很多学术精英都是沮丧的,总觉得自己浪费了光阴,浪费了天赋……

然而,经验永远都是不会浪费的。

陶学林尽管做了许多没用的大项目,可是,大项目的经验,终究是保存了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