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34页

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的崛起,令许多人感受到了不安。

单就个人来说,在座诸人倒不一定讨厌杨锐,一些人甚至颇为欣赏和关注他。但是,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的兴起,分走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经费。

不管是国家拨下来的经费,还是省市一级的经费,在下拨的时候,都会有一个“配套”的概念,配套有多有少,就比例来说,大抵是不多的,但是,因为经费的数额较多,配套的绝对值是不低的。

像是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,现在等于是拿到了600万美元外加200万元人民币的经费,北大就是配套个10,都超过一些实验室的总经费了,而10的配套如此之低,北大能不能拿得出手也不一定。

如果增加到正常的20或者30,这就是100多万美元和七八十万元人民币,已经是很大的一笔钱了。由北大来分担都非常辛苦,由北大生物来分担的话,肯定要有某个实验室被抽干了。

没有经费就没有实验,没有实验就没有研究。

有几个学者能为了别人,而放弃自己的研究呢?

在这种预期下,大家的态度就比较矛盾了。

从学校荣誉说起,杨锐和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的成果,自然是对所有人都有利的,但是,这种提升是长期和缓慢的,短期可见的利益,却会流向杨锐和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。

杨锐自觉轻松的授课问题,就像是引燃的导火线,一下子将众人的情绪给点爆了。

见蔡教授不说话,坐在他对面的董教授不禁有些激动的站了起来,道:“如果焦阳平和田兵都不授课的话,离子通道实验室就等于不需要承担任何教学任务了,我想问问,需要什么资格,才能不承担学校的义务。”

董教授的话,一下子激起了好几个人的赞同。

较为年轻的周帆向来有些反对杨锐,现在有了机会,一点就着的道:“我认为咱们的政策有问题,焦阳平和田兵都是从清华过来的吧,他们在清华要不要授课?怎么到了北大,就可以不用授课了?咱们北大的要求就这么低吗?”

董教授颔首,道:“确实,焦阳平和田兵在清华能授课,怎么跑到咱们北大就娇气了,我觉得此风不可助长……”

话题说到这里,就略显的沉重了。

蔡教授皱了皱眉,道:“这样吧,我叫杨锐过来,咱们坐到一起谈一谈?怎么样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