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71页

另一种则是相对简单,而且被fda常用的,就是颁布指导性文件。

更改法令是相对少见的,几年乃至十几年才发生一次,指导性文件就简单了,当然,后者的效力是不如前者的,而且容易被法庭推翻,但是,鉴于fda在医疗行业内,是类似中国的强力型政府部门,制药企业直接逆反的几率不大,他们要做手脚,通常都是在文件颁布以前做。

一群人都竖着耳朵,听杨锐说话。

尤其是华锐、绿石角和捷利康请来的随行记者,更是举起了摄像机和录音机,一副认真的模样。

杨锐左右看看,很有范儿的指向玻璃另一边的车间,道:“我们现在的g规范,对车间做了多种无菌要求,但是,灌装期间的无菌程度,依旧不能满足实际需求。的确,百万分之一的细菌指标,的确是够低的了,但对于病人来说,一颗细菌就有可能是致命,因为我们的输液产品,最终是应用在虚弱的病人体内的。”

“我在这里举一个例子,泰乐胶囊。”

“就因为一个无意中打开的封口,致使胶囊被污染,结果导致了7人死亡的泰勒胶囊事件,采取正确的生产方式,是应当可以避免的。fda关于防干扰包装的规定很好,但同时,我们也应该有预见性的看到,输液产品的危险性是高于普通片剂产品的。”

看着众人,杨锐直接说出答案,道:“封闭层流装置,必须全面的应用于g级的药厂中,从而保证药液始终处于氮气的保护下,既要避免氧化接触,也要避免车间内的消毒不严。同样,药瓶也应该进行抽空充氮,保证含氧量降低到万分之一以下,并且直接进行包装……”

杨锐说的,其实就是90年代初版的g规范,而这份规范,自然也是用死人提炼出来的——就像是航空业一样,医疗行业的每一份繁复的规范,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活下来。

而以80年代的生产水平来说,卫生三级车间内进行氮气保护,并不会增加多少成本。

效果却是极其的突出。

记者和某些学者,都飞快的做起了记录。

这可不光是提出问题了,还给出解决方案了,只要消息传出去,任何一国的药品管理机构,都不能等闲视之。

包括中国的。

一些对药厂生产有所了解的人,更听的连连点头,甚至有些心驰神往。

如此恰当的切入点,正是高阶学者们影响世界的正确步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