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88页

转眼间,又有一名实习生跑了过来,道:“我接到了来自红色多瑙医院的病人家属的电话,一位72岁的男子,服用律博定19个小时,出现了无法中止的心跳过速,电击无效而逝世。”

紧接着,是一名临时调来接线的助理,她一共带了三张纸条,交给梅奇伟道:“这里有一名俄亥冈州的55岁男子,严重心脏受损,服用了医生开具的律博定两天后,在医院的病床上抢救无效死亡。然后是一名巴尔迪莫的66岁男子,他服用了两个月的律博定,不幸心脏骤停,家属认为,这与医生告诉他们的情况不一致。之后,是旧金山本地的乔治亚,他参加了三木公司的临床试验,没有能挺过来。”

梅奇伟的心脏怦怦的跳,他觉得自己也要心跳过速了。

早在采访杨锐之前,梅奇伟就有种找到了大新闻的感觉,在采访了杨锐以后,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,但是,与现在相比,那些感觉都不值一提。

梅奇伟知道,自己就是找到了大新闻。

他用手指腹轻轻的捋着贴着纸条的读者反馈的本子,纸条发出沙沙的声音,总有上百张之多。

“这只是冰山一角,冰山一角……”梅奇伟默默的心里念叨着。他很清楚《旧金山纪事报》的影响力,这是全美有数的大报,就发型量来说,目前能排在全美前20,但是,它的覆盖面并不是非常广,远不能与纽约时报这样的超级大报相提并论。

而且,这还只是报纸发行以后的第一天,之后的读者来电或许会减少,但总数肯定是今天的好几倍。除此以外,还有未知数量的读者来信,尚未寄到。

“我要再写一篇。”梅奇伟心里涌起强烈的冲动,他铺开纸,拿出对杨锐的采访记录,仔细的重读起来。

第937章 记者招待会

85年的中国,对美国的了解还很少。

当然,美国依然是中国人最了解的外国,就某种程度而言,美国基本就代表了外国,尽管如此,中国人对美国人的了解依旧是虚幻与想象居多,实时的信息几近于无。

没有网络,周围也没有人出国的年代,普通人想了解美国,尤其是实时的美国,就只能依靠报刊杂志了。

然而,报刊杂志也受困于经费,除了新华社有能力派驻记者到国外,任何一个地方报纸、杂志和电视台,都没有相应的配置,就是有,大约也是被当做福利了。

毕竟,派两名记者到美国的费用总得上万美元,这么多外汇,是任何一家媒体都不能轻易拿出来的,除了领导干部及子女的福利性支出以外,没有任何一条新闻有资格价值上万美元,100条新闻的价值也不可能上万美元。

此时的中国人,也不关心美国总统是谁,更不关心美国总统说了什么,至于美国总统的经济政策,美国商界和学术界的动向,更是没有什么意义——新华社派几名记者过去,搜集的信息就足够全国数千家媒体使用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