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76页

一轮拍照结束,就听来自《公众医学》的报纸的记者问道:“杨锐委员,你的意思是,正在美国销售的抗心律药物律博定,有安全问题?”

“不是安全问题,是安全隐患。”杨锐停顿了一下解释道:“我刚才说了,首先,抗心律药物的理论是有缺陷的,其次,律博定的安全测试是不完全的,第三,同类药物的安全记录并不好。”

也就是杨锐才敢将“理论缺陷”给提出来,因为理论本身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,你很难驳倒别人的理论,同样的,别人也很难驳倒你的理论。

换成是其他药理学家,那是一定要避开这种没有实据的问题的。

然而,杨锐最不怕的就是理论讨论了,不就是扯开了嗓子吵,看谁的学术根基深吗?杨锐现在的学术根基,在生物学界大约是第二阶的,就是有可能拿诺贝尔奖,有资格在世界第一流的大学或研究所做讲座教授的。世界第一流的大学是什么概念,就是超过了欧洲大部分国家的最好的学校的层次,比如像是比利时的根特大学,或者安特卫普大学这样的学校里,最好的学者拉出来,也不一定就有第二阶的学者。

当然,学术根基不等于是学术地位,杨锐还需要继续成长,才能长出参天大树,否则,也就是一株根系发达的绿色植物罢了。

但不管怎么说,杨锐是不怕辩论和讨论的,从某种程度来说,现在是有越多的辩论他越乐意。

可惜,在场的专业记者,也是没有听出杨锐的挑衅,他们的关注点,在杨锐说出“安全问题”和“安全隐患”的时候,就全部爆发了。

“您的意思是,正在美国销售的律博定,是有安全隐患的,对吗?”有记者再次确认,不是他们不辞辛苦,是这个问题的爆点太强。这可是外国正在销售的药物。

这一次,杨锐给予了肯定的答复。

“这样的安全隐患,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?”

“是像是青霉素过敏一样吗?”

“有确定的案例吗?”

记者们一个个的追问起来。

杨锐摇晃摇晃手,道:“我从头回答,第一,这样的安全隐患,导致的后果是很复杂的,但可以确定的是,对于严重心脏疾病的病人来说,律博定是有可能致死的……”

“嗡”的一声,记者群都混乱起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