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37页

或许时间用的更久一点,比如他在g委员会组建之前就开始写这本书了,但这仍然不能掩饰其飞快的速度的事实。

正常人写一本学术专著,怎么都得三五年时间吧。

蒋同化一边想着,一边打开杨锐的《药效学实验方法》阅读起来,期望看到一本粗制滥造的学术专著。

然而,这种情况的几率之低,连蒋同化都知道不可能。

杨锐怎么可能出一本粗制滥造的书,诋毁自己的名声呢。

“还真的是实验方法。”蒋同化翻了几页,就诧异起来。

在学术专著中,这种编撰形式的产品的逼格是最低的,实验方法也不例外。

但是,它毕竟是一本书,逼格比论文又高了许多倍。

另外,要原创一种实验方法,也不是容易的事。

实验室里的实验方法,说起来比工厂里的工艺流程简单,可也简单不到哪里去。

如果说,改进辅酶q10的生产方法是一件困难的事的话,改变辅酶q10的实验方法也是一件困难的事。而杨锐这本书里,会有多少种原创的实验方法?

蒋同化心想:以杨锐的年龄和经验,能有三种大概就不错了。

不过,考虑到杨锐毕竟是写了一本书,蒋同化将原创实验方法的数量,默默翻倍,增加到了六种。

用六种原创的实验方法写一本书,也是够划算了,只能说是勉强不丢分的书。

但究竟有多少种,还得仔细看一遍。

蒋同化心里这么想着,就呼喊着手底下人过来,道:“大家一起过来,有见过的实验方法就喊一声,咱们对一下杨锐的这本书。”

书只有一本,再复印又很贵,大家就头挤着头的在一起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