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91页

“我依旧可以联署吗?”

“当然,沃森很喜欢你撰写的《基因组学》,他曾经说过,你只要睡在家里,总会等到诺贝尔奖的。”达尔贝科笑笑,道:“也许再过几十年,人们会对三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联署的文章,有一些兴趣吧。”

杨锐表示,这是自己被拍过的最爽的一次马屁。

第865章 联署

简单的吃过晚餐,达尔贝科就开始给沃森打电话。

因为时差的关系,中国的晚上正是美国的早上,已经步入老年期的沃森同志起的很早,思维清晰,很是与两个人聊了一会。

杨锐参与的部分不多,只是说了说自己的《基因组学》,又讨论了一些文章内容,尽管如此,杨锐心里也不免有些小激动,当然,更多的还是感慨。

这样的牛魔王大人,真的是几十年才有一只的。

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,三十多年的光阴,诞生了好几十名诺贝尔奖获得者——每年的诺贝尔奖,要么颁发给两个人,要么颁发给三个人,总人数并不算少。

然而,要成为牛魔王,不仅要获得诺贝尔奖,奖项的分量还得重,还要得的早,活的久,做的多。

像是穆里斯那样,得了诺贝尔奖以后就天天冲浪,靠演讲混日子的,肯定是没希望的。

杨锐也不知道成为一只牛魔王的正确路线是怎么样的,年轻时得诺贝尔奖?中年时掌控大项目?晚年时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奠基人?就算是有满脑子的数据,杨锐都觉得艰难。

牛魔王不是一种荣誉,它更是一种认可。同行间的最大认可或许能成就一名大犇,社会和国家的认可或许能成就一名世界顶级的科学家,公司和机构的认可或许能成就一名学术领袖,但要做牛魔王?

很难得出正确的路线。

而在成为牛魔王的路上,成为牛魔王以后,全世界的推崇,则像是一种毒品,令人永远都在嗨,行差错步的机会也就大了。

对于今天的杨锐来说,《基因组学》和达尔贝科的关系,是他能与沃森搭话的关键因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