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65页

从国家的角度来说,不管是投资电力还是投资猪肉,都比投资生物基础研究更有用。

吸收世界范围内的资金,是一家顶级实验室必备的属性。

当然,杨锐也要让这笔钱的价值凸显,从而拿到第二笔钱,第三笔钱……

投资-回报的模式是最理想的,只是真正能做到的实验室不多。

花了钱做不出成果来才是常态。

花钱就能出成果?神还有求必应呢。

对杨锐来说,出成果是相对简单一些的,可也不是必然。好在托拜尔斯比他更着急,也不知道通过了哪个部门,只用了两天时间,就将资金转了过来。

杨锐立即通知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诸人,召开电话会议。

说是电话会议,也就是长途电话开免提的操作,许正平等人听说有30万美元的经费,自然是积极的不行,一群人都挤在了会议室里。

“这笔钱我是准备平均分配了。”杨锐第一句话,就将摩拳擦掌的几个人给镇住了。

不等电话另一边传来声音,杨锐继续道:“30万美元虽然是自由资金,但我还是决定全部放进公立实验室,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会得到25万美元。另外5万美元,交给西堡中学实验室。”

这下子,还为平均分配而纠结不已的研究员们顿时怨声哀道,电话里更是一片混乱的声音和电流声。

“中学实验室有什么投资的必要啊。”

“5万美元用到中学实验室也太浪费了吧。”

“中学实验室有人做实验吗?”

杨锐使劲敲敲话筒,道:“西堡中学实验室将与医药技术开发区合作。以后,你们也少不了要外派到医药技术开发区的时候,到时候,实验室里的条件连验证实验都做不了怎么办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