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22页

杨锐乐呵呵的说“好”,觉得新生实在是乖巧的不行,同时,他自觉不自觉的面向镜头,道:“在20世纪70年代,分子生物学家们研究dna分子所运用的技术,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工具,虽然经典遗传学方法是研究单个基因的唯一方式,但分子生物学的许多基础性发现,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取得的。比如说,1961年,jab和onod提出的操纵子理论,该理论描述了某些细菌基因的表达,是如何被调控的,这恐怕是这个时代遗传学领域中最伟大的成就了……但是,经典方法的局限性在于不能直接检测基因,也就是说,所有关于基因结构和活性信息,都是推断出来的……到了60年代晚期,这些间接方式,用来回答分子生物学家所提出的单个基因表达的细节问题时,就显的不够了……这时候,dna重组技术出现了。”

杨锐说到这里的时候,许多专家教授都不自觉的抬起头来。

经典遗传学方法,其实就是现在许多学者们做研究时所用的主要方法,甚至是唯一方法。

当然,所有人都知道,这是国外60年代时的技术,但是,大家要么就只会这种方法,要么,就只有这方面的技术条件。

此时,杨锐赤裸裸的经典遗传学方法不够用,已经被dna重组技术淘汰,许多人首先就感情上不能接收。

甚至有人不免有怨言产生:怎么着,我用旧技术,不见得做不出比你好的成果。

但是,怨言在眼神触碰到杨锐的瞬间,又悄然消失了。

经过这么几天的了解,大家对杨锐的研究工作早就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,就科研本身而言,没有谁敢在此时此刻,敢在基因学领域,对杨锐大放厥词。

何况,还有摄像机拍着呢。

教室内,暗流涌动。

现场,风平浪静。

第730章 不服来辩

“重组dna方法学,导致了dna或基因克隆的发展,到70年代末,将短dna片段插入到一个质粒或者病毒染色体中,进而在细菌或真核类死猪中复制的方法已经相对成熟了,之后,我将详细阐述如何实施基因克隆,以及该技术导致的分子生物学突破性变革的原因。”

杨锐说到这里,停顿片刻,又道:“我之前所做的一项研究,通过克隆突变基因研究钾离子通道的结构的论文,就是基于此设计的。”

底下原本有些蠢蠢欲动的专家教授们尽皆默然。

国内学者在《cell》上的发表,就全国范围内都是极其罕见的,杨锐发表的钾离子通道的论文,到了现在,就国内生物学界可谓是无人不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