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88页

丑鬼低下头来,只会吓傻美女。像是杨锐这种帅度,再加上背后的光环,这个态度就很让人觉得高兴了。

被记住了名字的贾鑫同志脸上也挂着笑,顺道为杨锐解释说:“杨锐同志你好,我们听说你在美国为中国争光添彩,都很高兴,在场的记者来自不同的媒体,大家都想听你说说在美国的经历。”

“哦,好的,那个,要不然,我们到大厅中间去吧,坐下说好了,堵在门口有碍观瞻。”杨锐说着,就拖着皮箱往接机大厅的中间走,他的后面其实没什么人了,不过,杨锐是需要一点时间来整理思路的。他想过国内可能会收到消息,但现在的场面,与他的准备明显不相符。

事实上,杨锐也没有考虑到这么长远。他在国内的时候,一门心思就想着怎么弄到国际会议的演讲,怎么将cr确权。

慢吞吞的走到大厅中央,杨锐整了整衣服,向四周环视一周,笑道:“好多人,我该说点什么?”

“我们一人一个问题怎么样?”有人自发的组织了起来。

记者们纷纷说好,然后开始排队。

杨锐心里腹诽:少说上百人呢,一人一个问题问到猴年马月去?

然而,面对无冕之王们,杨锐决定还是乖巧一些。

他要是真的拿到了诺贝尔奖,百多个记者不过是土鸡瓦狗而已,就当是玩真三国无双一样平趟即可。看看中国拿到了诺贝尔奖的几个人,尤其是拿到了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杨振宁和李政道,几乎没什么媒体会窜上去诋毁,换另一个人谈场夕阳青春恋,非得被骂成狗屎。

国内记者是只看奖项不看成果的,水平比领导还低端,杨锐安静的等人家排好队,然后一个个的询问。

趁此时机,杨锐自脑海中挑选了一批微信鸡汤,特别是各色语录。

不像是美国人喜欢听故事,中国人似乎更喜欢听总结。

心灵鸡汤到了中国,基本上就被熬成了总结鸡汤,就好比一锅足够一家人吃的饱饱的鸡汤,被熬成了一人一碗的鸡汤中药,足够一家人吃的腻腻的。

不过,80年代的中国缺少肉类,腻一点的鸡汤说不定更受欢迎。

杨锐胡思乱想了一会儿,就见记者们准备停当,开始发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