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75页

吸引力自然是截然不同。

杨锐的双肩包放空了。坐在大厅后方的学者们表示情绪稳定,自发的调整座位,不管认识不认识的,一个个脑袋碰到一起,一边看小册子一边议论。

学者们可以几个人看,记者们却不能几个人拍一个册子啊,眼瞅着好像有什么大新闻的样子,没有拿到小册子的记者都不禁鼓噪起来。

主持人一看,得罪谁也不能得罪记者呀,于是一边上前安抚,一边又安排人去复印更多的小册子,回过头来,又劝杨锐多讲一点记者们感兴趣的东西。

讲话杨锐是不怕的,他想了想,就干脆利落的站在前面,道:“我说明一下这本小册子的用法吧,你们可以把它当做一本cr的指导手册,具体到cr的基本用法,一些常见的辨疑,我都尽量写了……”

他是很乐意多讲讲话的,但是不是记者们喜欢的,他就管不着了,现在还是学者们更重要。

杨锐的声音清晰,语速较慢,说着说着,窃窃私语的声音就小的。

一会儿,开始有人提问起来。

不出意外,都是最简单的关于cr的操作问题。

杨锐甚至不用寻找脑海中的资料,就解释了出来。

他当年读研的时候,做cr真是做的想吐,而且是花式cr,比这些还没有实操过的学者们,领先了起码两三年。

杨锐就当其他人是新入学的学弟学妹,简简单单的讲解起了基础。

对cr仪有兴趣的,一个个都听的异常认真。

现在没有人认为杨锐的cr是无稽之谈了,内容详实的小册子,还有做出的实物,以及完备的理论,都让cr的真实性得到了无与伦比的体现。

稍微有些眼光的学者,都意识到了cr的前途。

就算短期内没有要用cr做研究的,现在了解一点cr的内容,总归不算是浪费。

尤其是杨锐解释的简单清晰,在座的人都愿意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