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65页

比第一天工作的销售员感觉更糟糕的,正因为杨锐是技术所有者。

在过去的一天里,杨锐已经想到了各种糟糕的结局,强烈的挫折感,险些击溃了他。

其实,也差不多击溃了他,因为杨锐在送光了论文和cr仪以后,已然是无计可施。极短的时间和陌生的环境,让他没有任何理由再继续坚持下去。

伊文思教授能帮得上忙,在杨锐看来,纯属运气,不用多等,再晚两天时间,再欣赏他的论文都没什么意义了。

经过这么一茬,杨锐的兴奋度是降低了不少,简而言之,就是更多的思考与冷静了。

领队却是浑身燥热的不行,操着熟练的英语,越俎代庖的与加尼卡聊了起来。

加尼卡摸不清中国人的路数,有一句没一句的跟了上来。

领队其实也不敢直接谈价钱,他要等国内的消息,所以只能“稳住”加尼卡。

伊文思教授是学者中的有钱人,他们这种层次的大牛,想赚钱都变的很容易了。他对50万美元或者60万美元并不关心,见杨锐解脱了出来,就拉着杨锐说话。

周围一圈中外学者,想听钞票的就往加尼卡那边看,想听学术的就往杨锐和伊文思这边看,倒也自得其乐,只余胡教授等人不屑又不甘的站了出去。

“卖的再贵,也是国家的钱,瞎高兴。”胡教授临退休了,反而把钱看的极重,心里不免泛酸。

第606章 泉下有知

就像是2000年以后的互联网公司一样,80年代的生物公司是投资人眼里的摇钱树,包装漂亮的投资公司,会被多家风险投资公司多轮投资,从而得到远超其所需的溢价资金。

而这些被投资的生物公司,如加尼卡公司,在拿到了远超所需的资金以后,也会考虑投资其他的生物公司或者生物技术。

加尼卡所拥有的加尼卡生物技术公司规模不大,但他的人脉不错,辗转认识了不少业界大牛,所以常年奔波于各地的生物技术展览,做种子投资。

在创生初期的生物公司与硅谷时代的互联网公司是不同的,或者说,80年代的生物技术公司和80年代的it公司差不多,这个时期,技术大牛和技术储备主要都存在于高校和科研机构,要找新技术,就要到各种生物技术大会去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