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28页

张学通以前是在地方大学,资源少,节奏慢,见杨锐说三十篇少,也就信了。

黄茂和涂宪互相看看,嘴角苦笑,知道杨锐又要催逼着他们加班了。

不过,做研究的加班实属平常,热点放在那里,你做的慢了,成果就全是别人的了。

稍微聊了一会天,几个人又被杨锐指挥的进入了实验状态。

黄茂则将最近几天的实验报告收罗起来,开始撰写新论文——《提高寡聚核苷酸的产率的新方法》。

黄茂去过美国,是几个人里英语水平最高的,写英语论文比写中文论文还顺。

如果是顶级论文的话,黄茂这样的就属于主笔了,一样能做第一作者。

当然,他本身的贡献也是第一作者的贡献。

涂宪、李文强等人分别组成各自的小组,共用专职助手王镭和周愚文。王镭就是与李文强见过面的小胖子,他和周愚文都属于要求不高的年轻人,年轻力壮,正好在实验室里卖力气。

在原料面前得到了供应的前提下,杨锐开始了复制dna的尝试。

这是稍微有些尴尬的地方。

杨锐必须从最简单的部分开始尝试,即使他明知道这是错误的。

然而,正确的实验,总是在无数次的错误中诞生的,除非是生而知之,否则,一次尝试都没有的成功,多数要被人看做抄袭了。

此等万众瞩目的成果,是一定要有根有据的才行。

杨锐准备了单独的实验本,采用五到十个的循环方法,分布加热反应液,冷却后再加聚合酶扩延模板。

经过多个循环以后,杨锐加入放射性标记,最后,他沉淀酶切后的dna样品,然后跑电泳。

理所当然的没有想要的凝胶条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