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5页

“那咱们要是抢银行的,不是趁机能多抢一点?”

“现在转行,有点晚了吧。”杨锐轻松的配合说话,自然而然的消弭了隔阂。

北大出的杰出人物多了,在校期间出名的,杨锐不是第一个,也不会是最后一个,没人会真的“追星”。

80年代的北大,精英思想更甚,都是骄傲之极的高材生,大多数人心里想得,恐怕还是“彼可取而代也”。

这其中的代表人物,大约就是胥岸青同学了。

坐在窗边的胥岸青同学,原本也是金字塔顶端的存在,光是高考状元的名头,本来就足够他高兴四年了。

可惜,他虽然得到了省状元,却是全国理科排名的第二位。

没有人会记得第二名。

胥岸青比任何人都更清晰的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,开学不到半年,就没有人再说这个茬了——杨锐的全国高考状元的名头,三五不时的还是会被人提出,但全国高考第二名,这种绕口的名号,仿佛根本不存在似的。

胥岸青尽其所能的努力,同时尽其所能的调整自己的心情。

在今天以前,胥岸青觉得自己做的几近完美。

直到杨锐灿烂的笑容,出现在这间教室。

教室里的阳光,仿佛都被杨锐所遮蔽了。

胥岸青看着杨锐帅气的笑容,看着周围人的各色笑容,不由陷入了深深的思考:我的人生之路,该如何走下去?

杨锐也渐渐的进入了思考状态,但不是用来思考人生,而是用来思考高数了。

现如今,他到教室里来的动机再单纯不过了,就是纯粹的学习。

在自然科学领域,生物是一门很辛苦的学科。一方面,生物学的工作量很大,大量的实验和分析,还有要求不断攀升的文章,使得生物研究的大部分时间变成了体力工作。另一方面,生物的进步极快,一名生物学家脱离一线几年的时间,再回头去看,曾经的热点已经变凉了,他的知识储备已经落后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