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43页

即使这个项目做完了,即使这个项目主要是梁锦荣在出力,但杨锐和梁锦荣在项目方面,仍然不可能平等。

一方面,杨锐提供了项目的资金,开启了这个项目,另一方面,这个项目的存在和意义,本身就有杨锐的背书。

如果没有杨锐这个《cell》论文的发表者的存在,可口可乐才不理会梁锦荣的项目如何。

就像是鲍德温早前的试探一样,他们只需要给学校提供几万美元的经费,或者只是一个联合实验室的空壳,学校就有可能停止该项目。

梁锦荣可不像是杨锐这样,有自己的实验室,或者肯自己出钱做研究。

归根结底,梁锦荣并不具有对跨国公司撸羊毛的能力,所以,他虽然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,也并不能公平的分到羊毛。

梁锦荣也知道这点,所以,他虽然很想细问可口可乐开出来的全部条件,可杨锐不说,他也是无可奈何。

他甚至连打探一下的办法都没有。

“那这个项目论文不能发表了?”梁锦荣曲线救国。

杨锐无所谓的道:“你如果想继续做下去,我不表示反对,不过,我不能署名了。”

他不署名,自然也就没有经费给下来了。

想想自己要用多久才能拿到基金的补助,梁锦荣一下子没了精神。

不过,梁锦荣很快又精神了起来,问:“我能不能选1万美元的经费,还有一个名额?”

不用说,他是准备一个人去美国考察,顺便将经费花销掉了。

当然,1万美元的经费,能够用于个人支出的部分不会超过一半,实际上,两成或者三成是比较安全的,也算是潜规则,剩下的部分,梁锦荣总得给自己的实验室贡献些。

杨锐不在意的点头道:“可以是可以,但经费是归美国的怀特实验室的,他们有自己的审计制度,你得小心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