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59页

以乐观的方式来看,涂宪如果留在北京科技大学,以他的资历和水平,用不了20年,就能到教授的位置,那个时候,他还是不满50岁的年轻教授,到时候,他无论是选择努力生活,还是钻营仕途,或者吞食灰色收入,都有非常好的条件。

而加入华锐实验室,未来却很难讲了,若是不幸被开掉,结果难料。

王晓芸的工作单位是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,这也是中国一流的生物研究机构,身为女性,她未来走上仕途的几率是相对较低的,但在其他方面,并不逊色于涂宪。

在这种状况下,华锐的条件,是否值得两人对自己的生活做出翻天地福的改变呢?

“我们要商量一下。”王晓芸也没有立即决定。

“当然。”杨锐表示理解。

两人离开,杨锐看着门关上了,问:“你觉得他们会不会同意?”

李章镇不确信的道:“如果是港大的教师,你开20万的薪水,十有八九是要跳槽的,因为美国人也开不出这么多的薪水啊,他们赚了钱,大不了以后去国外工作,但内地的教师,2000块够不够,我就说不上了。”

“还得加点力度?”

“2000块已经够多了,三千块四千块,我觉得也没有多少区别。”加薪十倍,在硅谷或许平常,在80年代的中国是绝对稀罕了。

杨锐道:“不是说薪水方面,我觉得我们有点忽略研究条件了。”

“条件?我们的实验室条件是一流的。”李章镇不知道港大或者外国大学的实验室条件是怎么样的,但华锐实验室每天流水般花出去的钱,他都是记着的。

就是现在,一天处理几公斤的样品,之后用到的培养基就要几百块,出差去云南的费用更高,从香港直运过去的仪器就十几万元,杨锐回来又马不停蹄的订购了新的仪器和耗材,算下来,北大送来的60万,竟然已经有一半花了出去。

就李章镇了解到的四手信息,港大也没有这么奢侈。

杨锐却不是从实验室管理者的角度来考虑,他想了一下,缓缓道:“我不是说咱们实验室的条件不好,但我想,咱们并没有给黄茂、涂宪和魏振学独立的研究条件。”

“你是说资助他们独立做研究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