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05页

不像是理查德这样,大部分的研究员拿到论文之后的第一时间,会选择与论文的作者交流,这也是国际会议的好处之一,你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获取更多的信息,而且,来自不同地区的研究者之间的交流,能够让双方获取更先进的信息。

钾离子通道,或者钙离子通道,钠离子通道等等通道技术方面,杨锐是走在了最前面的。

关心该领域的学者,至少有一半人,是瞅着论文目录和报告时间过来的。

而他们之所以真人过来,其目的也就是为了与杨锐交流一番。

而这些人的聚集,也慢慢的开始吸引其他学者的注意。

……

第421章 论文册发完了

“这篇论文的后半部分怎么变成提要了?”一名最快时间看完论文的学者,来到杨锐的侧面,整张脸都像是被欺骗了似的。

杨锐镇定自若的道:“会议的时间比较短,我认为诱变基因的部分用来做报告就足够了,剩下的部分,我已经寄送了出去,准备公开发表,因此,也不方便在会议期间进行讨论。”

“一篇论文,一半在会议期间做报告,一半公开发表,怎么能这样?”老外做出不爽的表情。

“准确的说是两篇论文,一篇将在会议期间做报告,另一篇将会公开发表。”杨锐说的振振有词。

整个钾离子相关的论文的确是有三部分的,第一部分已经发表在了《jc》上,给杨锐带来大量的经验值,第二部分就是诱变基因的部分了,杨锐写了20多页的文章,配合上图标和数字,绝对是此次会议中的诚意之作。

至于第三部分的分子机理,杨锐虽然做完了实验,也整理了出来,但写论文的时间却是没有了。

杨锐干脆也就省去了这部分的论文,反正,作为一次国际会议,仅仅诱变基因的部分,已经够干货了。

若是20年后的国际会议,中国学者等闲都不会在上面发表重量级的论文。

当然,顶级的国际会议又不一样了,期间发表的论文还是非常有价值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