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5页

段华当初着急排骨罐头的时候,就是因为刚刚调到了罐头厂的韩森的压迫,两人始终不怎么合拍,矛盾也很多。

段华淡然道:“举贤不避亲,杨锐的水平怎么样,是已经证明过的,我支持杨锐做调试,不是他是我的侄子,而是因为他的技术!”

“没必要让他这时候证明,我们完全可以请正规的设备公司来,安装调试,然后继续生产。”另一位总厂的领导站了出来。

“不是说了吗?这些技术生产公司,也不懂怎么调试。”段华以一己之力为杨锐辩论。

郑建明摇头,道:“他们知道基本原理,再调试起来也快一点吧。其实,咱们西捷工厂是新厂,怎么调试就选到我们厂了。”

段华道:“调试以后的产量会增加,调试宣导我们厂也是好事。”

“调试不成功呢?”

“调试不成功就继续调试,咱们进厂也不是一天两天了,调试的生产线也不是一条两条了,要是看着调试难就不做了,干脆都退休算了。”段华是分厂的副厂长,级别虽然高,在整个肉联厂的资历却不够深,辩的很是艰苦。

事实上,如果是面对杨锐或者弗兰奇,大家还不会如此明确的说出自己的意见,可是有段华做“反角”,他们就可以说出许多本来不方便说的话了。

杨锐冷静的听着,到了这个时候,咳嗽了一声,道:“我恐怕,这件事的决定权,没有掌握在你们手里。”

正讨论的热烈的众人一下子将目光集中在杨锐身上。

“不用看我。”杨锐向弗兰奇努努嘴。

一群人自然而然的看向弗兰奇。

胖胖的英国人正好听了大部分的翻译,举起酒杯笑了笑,道:“杨先生说的没错,采用西捷公司作为技术改造的样板,是西捷公司的大股东,捷利康公司综合考量,并得到第二股东和第三股东,国医外贸和香港华锐公司的同意的,此结果不会改变。不会因为各位的讨论改变,也不会因为西堡肉联厂追求短期利润的目的而改变。当然,我们也了解各位的顾虑,并会尽量消弭不好的影响。”

在英语被翻译的过程中,郑建明就被各种眼神示意。

不得已,在弗兰奇话音甫落之际,郑建明再次开口道:“弗兰奇先生,我们的表达也许有一些问题,我们并非不赞成捷利康,我们只是希望采用更稳妥的方式进行技术改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