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5页

杨锐要是想有所作为,那他本身所掌握的知识量就是不够的。当然,任何一名研究者,他所掌握的知识永远都是不够的。杨锐作为30年后的研究生,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知识内容都是领先时代的,可厚度就不一定了。

从好的方面来讲,80年代的国内大学教授,知识积累还不一定有30年后的硕士生来的丰富,如果去掉已经落后的知识,80年代的外国教授,也不见得比杨锐高端多少。

大家可以说是在一条起跑线上。

但是,与蓝领工作不同,站在科研前沿,终生学习是必不可少的。

任何一名还想继续发表论文,写论文的教授专家,都需要不断的学习新东西,不断的阅读新的论文和书籍,不断的钻研某一个领域。

否则,最多两三年的功夫,就要被滚滚前进的科研大军抛下了。

杨锐乐于如此,应该说,他自始至终都是热爱科研生活的,只不过,有的人有机会做科研,有的人却没有这样的机会。

曾几何时,杨锐是没有机会的人,现如今,他却是摸到了科研生活的门槛。

大学有四年时间,杨锐是准备好好的读些书的,不一定是学校里的书,也可以是他脑海中早就存下来的书籍。

就国内目前的环境来说,学校也是最适合治学的地方了,走出学校,就很难再找到如此安静而向上的环境了。

杨锐躺在床上学知识兼思考人生,文小满就悄悄的趴在上铺,观察着杨锐。

她母亲马丽华在上铺对面睡着了,父亲在下铺睡着了,文小满可以放心大胆的看男神,而不担心被父母发现。

这种有点刺激又有点开心的视觉享受,令文小满欲罢不能。

“长的就像是银幕里走下来的人。”文小满边看边和学校里的老师比较。

她读的是中央音乐学院附中,很难考,但是国内数一数二的艺术专业的中学。这里的学生毕业以后,很容易就能考上艺术类大学。

比起依靠补习班来学习音乐美术舞蹈演艺的同龄人来说,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学生们的竞争力要大的多。这一方面是因为学校的生源很好,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教学条件很好,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。

给文小满授课的老师,多是接受了正式的音乐教育的,在流行娱乐尚不盛行的80年代,他们就是走在时尚前沿的代表了,毫无疑问,这些老师们也是尽其所能的展现出其具有特色的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