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2页

“国医外贸希望能拿到30的股份。”海处长说的是“希望”,等了一下,接着道:“生产企业,最少还要分配10。”

他绝对是往少里说了,天津制药二厂分得的股份都是30,韩大姐代表的天津制药三厂是家小厂,所能承受的最低股份都是15。

而就总股份来说,捷利康公司是投资人,80以上的资金都是他们出的,分得50已经是国内政策的妥协之举了,剩下来,可供分配的股份总共就是50。

海处长说国医外贸拿30,剩余的仅仅20,再给药厂10,留给杨锐的只有10,而且是含了药厂这个不确定的因素。

杨锐就当没听懂生产企业的分配要求,首先要求海处长减少国医外贸的股份。

海处长此时方才有点拿回主动权的感觉,他照着自己想法,慢慢的谈了下去,快到下午会议开始的时候,才做出让步,说:“国医外贸最低要22的股份,剩下的28的股份,由你和生产企业自己谈好了,谈下来多少,就是多少。”

“国医外贸21。”

“好,21就21。”只要比20高,海处长就好写报告了,哪怕杨锐和生产企业谈不下来,他也有更多的空间动作。

杨锐不想再来一次非暴力不合作了,强迫国医外贸修改底线,那就不是一两个月能谈下来的生意,所以,杨锐不出意外的露出笑容,说:“就这么说定了。”

海处长和他握手,又道:“你可别再想着搞什么销售企业和生产企业分离,精制茄尼醇是个大产业,国医外贸和捷利康公司都要求掌握生产企业的股份。”

西捷工厂可以用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分离的方式,是因为捷利康和国医外贸都不在乎西捷工厂本身,他们一个要的是技术,一个要的是创收,而且有尽快促成合作的意思,而西堡肉联厂白得一个工厂,也很高兴。

精制茄尼醇就不同了,它的投资额更高,产业链的价值也更大,即使再弄一个销售公司,大家依然要争夺生产企业的股份,因为精制茄尼醇工厂的价值,不止体现在利润上,还体现在工厂本身。

杨锐笑着说:“我当然知道,这次就一家工厂,不做销售公司。”

“那你准备怎么说服生产企业降低股份。”海处长满脸的好奇,还有一丝得意。

杨锐同样挂着一丝得意,说:“我不准备给生产企业股份。”
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