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0页

杨锐指了一下文章,道:“10的样子吧,每个月33到35公斤。”

“您准备将这项技术加入进来吗?”弗兰奇关心的道。

“产量更高,意味着收入更高,我想,这份技术更新应该能够抵消多给我的5的股份。我也希望你们能尽快达成协议,从而尽快投产。得了,我要回去了,你们继续谈吧。”杨锐走到门口,又拍拍脑袋,道:“有篇更详细的文章,我寄到美国去了,最多一个星期,大概就能看到了。”

弗兰奇又好气又好笑。连续性的文章是比较容易受到关注的,具有实用性的文章更容易受到制药公司的青睐。

他知道杨锐是在用这种方式催促,但不能不承认,这种方式,还确实是有用的。

……

第110章 太大了

在最后的实验阶段,巫尘远和他的精英团队迸发出了久违的激情,翻译了大量的国外资料引经据典,与捷利康公司据理力争。

弗兰奇一度采取了各种偏门方式,包括贿赂谈判团成员,借用卫生部的高级干部施压,都被巫尘远顶了回去。

冷眼旁观的杨锐,此时也不由的升起些佩服。仔细想想,巫尘远等人顶住的压力着实不小,其中有来自上层的,有来自同僚的,有来自谈判对手的,也有来自他这种合作伙伴的,换一批人,还真不一定能做到这一步。

光是杨锐的步步紧逼,就不是每个谈判团队都能忍受的。忍不住,就不免有一拍两散的可能。

如此算来,却是巫尘远团队的坚强,促成了谈判的最终达成,也维护了杨锐的利益,否则,让杨锐和捷利康公司直接谈判,结局实难预料。

另一方面,巫尘远除了骚动的官瘾,自己收获的东西其实并不多。准确的说,巫尘远并不是为了私人利益而谈判,而是真正的在履行自己的责任。

能做到这一点的官员,也着实不易。

相比之下,弗兰奇等人的商人劣势在接下来的谈判中暴露无遗,他们的谈判团人员虽多,能一天到晚坚持参与谈判的却不多,能持久保持精力的更少,翻译的敬业水平且不去说,谈判桌上的坚持又远远不能与中方相比。

简单来说,他们卖节操的时候,没有中方卖的便宜,当他们要立牌坊的时候,立的没有中方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