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页

85的良品率都很低了,市场经济的话,这样的罐头厂都很难存活。

杨锐慢慢点头,在脑中比较着各种相关论文的优劣。

有关排骨罐头的论文,集中在80年代末,90年代初。它是一种突然而来,突然而去的产品,是一些肉类联合企业为了解决积存较多的带骨肉而做出的尝试。

不过,八十年代的排骨不值钱以至于积存,不代表排骨一直不值钱,当它的价格上扬以后,排骨罐头也就自然而然的销声匿迹了。

向来迟钝的学界要晚五六年的时间,才会开始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,也就是说,大舅现在请来的高人,多半还得从头研究。

这时候,锐妈又担心的问了起来:“要是不能过关,你真会下台?”

“可能性很大。”段华仰头又是一杯酒,辣的咂嘴道:“韩小子,就是新来的党委书记,叫韩森的,这家伙爱用盘外招,有点门道。厂长老了,不爱管事,我要是被市局点了名,他估计不会帮我争。”

“歪门邪道的走不远,不是还有两个月,我明天就去宜城找老茅,给你抓个厉害的专家回来。”杨父断然做出承诺,也是察觉到了危机。

“好,好。我把技术科集中起来了,只要专家到了,立刻改进生产工艺。”段华满满的喝了一杯。

还在搜索相关论文杨锐装不下去了。

他是很不看好大舅和父亲的计划的。专家不是神,若是没有已知的结论或研究,专家也只能重新总结和研究,这需要时间。

其次,工厂调整生产工艺也需要时间。

两个月时间,要同时完成这两项工作,自然是极艰难的,需要机缘巧合。

杨锐不能看着大舅拼运气。

记忆里,短缺经济的时代里,大舅送来的肉食和折价品可是杨家主要的蛋白质来源。如今的杨锐,能够继承一副好皮囊,也得感谢大舅的资助。

要不然,依着两位固执的杨书记,挨饿虽不一定,受的苦肯定要多的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