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八章 盐场

“王伴伴,传徐应元。”

徐应元最近很清闲,无论是环球商贸和环球银行都已经步入了正规,他只需要在一些大的决策上做决定就行。

能解决的就解决,解决不了的他就汇报给朱由检。

进宫的路上,他还疑惑。

万岁已经很久没召见自己了,眼下年关刚过,难不成陛下又有新动作?

想到这,徐应元很是激动,给陛下干活好啊。面子里子都不缺。

“奴婢徐应元叩见万岁!”一照面,徐应元就跪在地上高声唱喝道。

“起来吧。最近是不是很清闲?”

“这”徐应元不知道怎么回答了,我就是很闲也不能说很闲吧。

“好了,朕都知道。接下来你得忙起来了。朕准备在天津建一个盐场,专门生产海盐,你负责此事吧。”

“谢万岁!”徐应元一阵狂喜。这又是个大肥差啊!

“先别急着谢恩,此事你需要隐在幕后,切莫走漏风声,把官家背景给暴露出来。”

“是,万岁!”

“去吧,朕会给宋应星下令,让他派人陪你去选址。”

正月十八

宋应星亲自和徐应元一起出了京城,前往天津为盐场选址。

在建立盐场这方面,天津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。后世的塘沽盐场就建在这里。

后世的塘沽盐场规模很大,有二百多万亩盐田,年产海盐三百万吨以上。

三百万吨,就是几十亿斤。整个大明的百姓加在一起也吃不完。

不过眼下他不可能建出这么大规模的盐场,能有十分之一,甚至几十分之一的产量就不错了。

正月二十

徐应元回来了,在宋应星的指点下,把地址选在了塘沽、汉沽、大沽、南堡、大清河等地。征得朱由检的同意后,徐应元开始招募工匠,修建盐池。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。

用水泥建盐池,既方便又快捷。加上水泥速干的特性,建好的盐池两三天便能投入使用。

二月初八

第一批出产的食盐坐着火车进了京城。

既然盐产出来了,那就得卖。如何定价成了一个大问题。

明代的盐价,大抵亦可以明末松江府与陕西为例加以说明。崇祯初年,松江府的盐价为每100斤,值银015—016两之间。此时的一两大约能兑换1500文左右。那么每斤盐的价格大概在十文钱左右。但松江属于产盐区,价格相对来说还算较低。

若是到了陕西,则盐价就相对比较高了,每斤盐要十几文了。

若是按照宋应星的记载,每50斤盐,价格贵时,需银5钱多。但价格便宜时,则只需4钱多银子。所以,按照正常的价格体系,在明代,盐每100斤,其价格大致徘回在值银08—1两之间。

当然,保证这个价格的前提是,不能有灾害,暴乱,战争等等一系列的前提。

《万古神帝》

若是灾荒年间,一些不法商贩敢把一斤盐卖到上百文,甚至几百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