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20页

王德煌探究的打量着他们。

坐在咖啡桌上的,有俄罗斯人,有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人,也有南美人和西欧人。

石油工人就是东奔西走的职业,哪里有石油就往哪里去,英国北海开采石油的时候,中东许多石油小镇人去楼空,后挪威时期,英国的工人又纷纷往那边跑。中国石油人也经历了从玉门到大庆,从大庆到东营,继而再到四川和新疆的过程。铁人王进喜就是土生土长的玉门人,但到了2010年以后,采空了油田的玉门已成鬼城,大批的大院杂草丛生。

巴库原本就是一个石油城,随着大量的外国公司进驻,也不免吸引了东西欧的石油工人。

这些外国工人在大华实业都属于临时工的性质,水平却是不错,承担着修复和维护海上钻井平台的任务。

这个日产7万桶的单井,已经超出了大华的钻井平台的承受能力,每天要维修的地方不计其数。

喝了一会儿咖啡,围在桌旁的几名南美人就说着家乡话,回工作岗位去了,一会儿,又换几个英国人过来喝红茶,吃松饼。

王德煌等人在钻井平台下方呆了两个小时,直到苏城回来,他才惊觉的问道:“我怎么好像没看到中国工人?有专门休息的地方?”

靠着钢架子休息的监督员笑了:“这么小的钻井平台,怎么可能设专人休息的地方。”

“那是分时间休息?”

“休息的确是分时间休息,不过,现在比较忙,人手又不够,咱们的工人就发扬作风,减少了工间休息。”监督员说着担心他们误会,又说:“减少工间休息是工人自发的,也会给加班费的。”

王德煌脸色严肃起来,道:“开辟新油田是很艰苦的工作,没有吃苦的准备是坚持不下来的。多好的设备,最后还是少不了人。”

“是啊,虽然是我们自己的钻井平台,但每天的租金还是要算到成本里的,大家都想早一点将油田找到。现在好多了,见到了原油,大家都放心了。”监督员说到此处,脸上的笑容掩都掩不住。

对石油人来说,最好的褒奖就是原油了。

王德煌等人也是从石油大会战的年代过来的,曾经的激情历历在目,不禁心有所感,脱口问道:“听说,你们勘探出了一个超级油田,有这回事吗?”

这就是他此行的目标了,判断大华实业的油田规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