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63页

但到了93年,情况就不一样了。

中国已经是原油净进口国了,石油不再是创汇产品,而变成了一种商品。这种时候,就需要考虑成本问题了。

05吨变4吨,或者05吨变8吨,都不能掩盖废油井的低价值,胜利油田已经开始放弃3吨以下的油井了,因为光是磕头机的电能消耗就让油田吃不消。

32吨变50吨当然好了,可林永贵“明知”计算机上的数据有可能是张玉明做出来,他就兴趣缺缺了。

林永贵现在考虑的,是怎么帮苏城继续圆谎了。

这种事情也不算难,中国有的是研究机构,宣称研发出了世界领先的技术。可若是深究的话,许多技术都是停留在纸面上的,或者说,是停留在大幅报导的日子里。

结束了成果报告,评职称评先进用过以后,许多世界领先的技术就再没有人会提到了。

如果按照媒体报导的技术指标来看,中国五十年代,六十年代,七十年代,八十年代能超过欧美几十次,九十年代的研究所就更混乱了,要是算上气功大师之流的强人,中国早该超越外星人了。

先让三次采油技术亮瞎人眼,再将它悄悄的埋起来,就林永贵来说,再正常不过了。

正因为如此,他更多的是佩服张玉明的“真”技术。

这也是国人的常态,越是熟悉的人,就越容易怀疑其卓越……大华实业曾经拿下的6000万元人民币订单的三次采油项目,林永贵觉得尚能理解,这一次的三次采油技术,就超过他的认知了。

杜卡特等人却不在乎谁做出了三次采油技术,大华做出来的也好,哈利伯顿做出来的也罢,只要有利可图,稍微多掏一点钱用以购买都没关系。全球最大的10家石油公司,每年用于支付技术转让费的资金,远远超过大华实业的市值。

这些财大气粗的巨象们,只在乎能让自己财富和权力增加的东西。

当含水量从59%跌到57%的时候,大家全都兴奋起来。

“下降了8%了。”这是一个重要的数字。因为压裂操作是物理的,针对不同的地形地貌会有变化,也未曾得到充分的证实。聚合物驱就不一样了,这种化学驱油的方法,被各国研究了二三十年的时间,受限于成本和效果的博弈,始终未能大规模的应用起来。但在实验室里,含水量下降8%被公认是一个好数字,是绝对能够产生效益的数字。

一群欧美人不顾别人身上的汗臭味,使劲的往屏幕跟前挤。

西冈茂是个敦实矮小的传统日式体型,虽然不会挤到,但攒动的人头还是剥夺了他第一时间看曲线的自由。他干脆从争抢中退了出来,找到苏城,低声道:“苏董,有没有时间,咱们谈一谈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