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57页

唯一能让石油变多的手段,只能是发现更多的油田。

这种做法,自然只能增加更多人的焦虑情绪。

可以说,在90年代中期,能源危机的阴影第一次全面扩大,而且持续的最久……

直到页岩气技术成熟以前,能源开采技术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革命性进步。

深海石油开采技术和三次采油技术,都只能迟滞石油供给的威胁,油价也是这样,一路攀升上去的。

也许,只有前苏联的石油理论,能够真正挽救能源危机……

不过,三次采油技术虽然不是一种革命性的进步,但它仍然能够给一个大型油田带来年增产30%以上的好处,也是页岩气技术成熟以前的少数能够增产的有效采油措施。它的价值相对于页岩气技术有所逊色,但仍然是能够媲美深海石油开采的高端技术。

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都是现成的例子,到2013年,大庆年产原油5000万吨,三次采油的产量已超过三分之一,也就是1500万吨,相当于一条来自境外的原油输入管道,按照当年每吨700美元以上的原油价格,这就是100亿美元以上的营收。

这种技术进步带来的利润,不用经历复杂痛苦的竞标,不用经过产油国和石油公司的辛苦博弈,不用增加劳资双方的矛盾冲突,实在是再“清洁”不过了。

若要评选21世纪初最重要的能源技术,页岩气的压裂技术毫无疑问要排在三甲之列,但若是评选一个年度重要的能源技术,那三次采油技术只要不和页岩气撞车,妥妥的能拿个第一回来,就算碰上蒙人的生物能源技术,当年也不一定会落于人后。

像是林永贵这样的国企官僚,从来都不把技术进步放在心上,可私企领导就不一样了。

如此“清洁无害”的利润,哪怕一个油田一年只能增产100万吨,那也绝对拥有引进的价值——这可是2亿美元以上的毛收入,换成其他行业,要能增加这个数字的营业额,就是把毛剃了裸奔,老板们都干。

因此,林永贵出于比较之心得到的结论,其他大型石油公司也都能得到。

而且,随着旧巴库油田真的在恢复井区,他们的关注度也在提升。

11月中旬,阿塞拜疆大选结束一个月以后,苏城重返巴库。

他乘坐的石油总公司包机上,除了苏城和舒兰,还有精挑细选出来的数名大华供应商,数名曙光理事会成员,以及大量的大华实验室研究员。

对于巴库旧油田的开发,饱含兴趣者大有人在,没有坐上包机的先生女士们,多半也会通知国内公司,让他们派驻在阿塞拜疆或者哈萨克斯坦的员工去考察一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