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47页

由于苏联的国土广大,所谓的全国任何一个地方,既可以是乌克兰黑海沿岸,也可以是波罗的海三国,或者其他的东欧诸国,行程几万里的旅游,对苏联工人来说是稀松平常的。而对石油系统的工人来说,他们能够享受质量更高的旅行,偶尔甚至能够前往土耳其、埃及等国家旅游。

而在休养期间,这些至少相当于三星以上标准的疗养院,会全免费的提供一日三餐和旅行所需,包括适合当地温度的衣物和洗漱用品。

也就是说,苏联的石油人可以只带证件,就享受长时间的高端旅行。

这种生活,别说是中国工人了,就是美国工人也只能留口水。后世的中国白领的计划式旅行更是弱爆了。至于所谓的穷游——每一个苏联工人的旅游都是穷游,住疗养院不花钱,吃饭不花钱,喝酒不花钱,甚至买纪念品都不花钱……一文不化的旅游三十天,然后带回一旅行箱的东西,是苏联工人再习惯不过的生活了。当然,旅行箱也是送的。

某些弱小行业的苏联工人,或许在旅游期间,会觉得有点不方便,但对于苏联最豪奢的石油系统来说,绝对不会有任何的不舒适,假使有,任何一名普通工人都可以提出来,而受到投诉的疗养院,一定会受到严厉的整治。

自然的,这样令人羡慕的生活,光是想象一下,就知道它的代价不菲。

即使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输出国,苏联每年出口的石油比沙特阿拉伯还要多。苏联的石油收入也不能维持此等全民性质的享受……

然而,苏联虽然崩溃了,巴库依然在。曾经享受过苏联式生活的巴库工人,会怎样要求阿塞拜疆政府,亦是可想而知。

房间内的人,都面露难色。

他们可知道巴库派的难缠。

还是小阿利耶夫,沉稳的问:“这么说,我们的石油利润,可能会比预想的要低?”

“如果不解决管理和生产成本的问题,石油利润为零也不奇怪,俄罗斯不就是这样。”

“那么,苏董的建议是?”

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。苏城微微偏了一下身子,转向阿利耶夫,道:“如果要我推测的话,刚开始投入的情况下,巴库应当能够维持一段稳产期,但随着开采的时间增加,巴库的生产成本和管理成本会直线上升的,工人们自然而然的会要求更好的待遇,甚至恢复以前的待遇。所以,同时引入外国石油企业是压制成本上升的一个选择,如果可能的话,将巴库的工人分流到外国企业,也是一个选项。”

引入外国石油企业是阿利耶夫的既定策略,小阿利耶夫颔首道:“大华实业参与过数次国际竞标,你有什么策略?”

苏城笑着摇头道:“我想说的不是国际竞标,实际上,关于如何竞标我有考虑过,怎么设计竞标,今天以前,我真的没有想过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