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19页

埃利奇别伊一口气辞掉了自己内阁的三分之一高官,又对下面的政府和军队做了大幅度的调整,整个阿塞拜疆都呈现出气象一新的感觉。

除了被强令辞职的高管们以外。

包括埃利奇别伊在内的众人们都未注意到,听从埃利奇别伊命令而辞职的官员,大部分都属于阿塞拜疆人民阵线的党员。

而军队中受到惩戒的人员,也多是阿塞拜疆人民阵线的党员。

除了同一个党派的人员以外,其他人也不那么听埃利奇别伊的话。再怎么说,阿塞拜疆也不过是一个新兴的民主国家。在野党连怎么捣乱都没学会,又怎么会学习合作。

为了向人民有所交代,同时也是出于做表率的念头,埃利奇别伊一刀砍在了自己的党派头上。而且,首当其冲的还是本党的中坚力量。

他的选择,和中国内战期间的蒋介石完全相反。

国内和国际的舆论,也是完全相反的。

无论是阿塞拜疆,独联体还是全世界,称赞埃利奇别伊作风的人不在少数。

在民主国家的观察家们看来,埃利奇别伊的声望简直是如日中天,再赢两次选举都不成问题。

唯有少数熟悉亚洲政治的人,方能嗅到一点异样的味道。

埃利奇别伊用一纸命令,解除了大量军官,尤其是高级军官的职务,人民阵线的党徒且不去说,非党徒们又岂能甘愿?

普通的军官也许心存不满也就罢了,高级军官们,又岂能被埃利奇别伊一纸命令接触指挥权?

与亚美尼亚在纳卡地区的冲突,每天都在死人。那些有袍泽战死,有兄弟战死,有属下战死,有上司战死的军人们,怎么看待埃利奇别伊的命令,正在巴库庆祝的官员们,却仿佛根本没有考虑过。

……

第五百二十八章 军事政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