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0页

“这是大家的功劳。如今看来,苏董的决策再正确不过了,9艘船不仅有丰厚的利润,也充分锻炼了队伍,我敢说,再做9艘船,速度只会更快。”李沧习惯性的谦虚渐渐的被眉飞色舞的表情所取代,他神采奕奕的道:“实际上,我们都没有想到,巨型总段造船法和平地造船法的结合,能够产生如此玄妙的化学反应。这是……革命性的进步呐。”

苏城对此再同意不过了。

他知道巨型总段造船法和平地造船法的优势,但从未真的见到。

等他真的见到了,仍然会觉得惊讶。

分段造船法,令船舶制造从制造一艘船的制造变成了一艘船的部件的制造,而巨型总段造船法,终于将一个船厂制造一艘船的船体,变成了无数个船厂制造一艘船的船体。

只要有数量充足的总段制造厂,总厂完全可以作为一个总装配车间来使用。制造船舶,将会变成类似于装配电脑似的简单工作。

平地造船法,又打破了船厂最后的瓶颈限制——船坞,使得船厂可以同时开工多艘船,等于是将生产线无限扩展了。

两者的配合,令大华船厂的建造速度一日千里。

即使承揽总段的船厂尚少,大华本身也不熟练。但依靠最新的造船法,他们还是令人诧异的只用100天,就完成了本该200天才能完成的工作。

这种技术爆发,在90年代的it业中屡见不鲜,但在传统行业里,仍然是新鲜事。

观察着供应商们脸上的表情,苏城嘴角溢出一丝笑容。

要说快速造船的神话,苏城毕竟在后世听说过30天一艘船的记录。90年代的供应商哪能预见到这个……说好听点,那都是好奇宝宝在船甲板上打转,说实在点,那就是一群傻熊在转悠。

纯用眼睛看,能看出什么来。

但不管怎么说,眼见为实的老话,对个人的信心,还是有相当的刺激作用。

供应商们不厌其烦的沿着江边,向前审查每一艘船。

平均排水量3万吨的船,放在二战时期,那也是有数的大军舰了,此时又是放在地面上,个顶个的占地方,九艘船逛下来,一个中午都不够用。偏偏大家乐此不疲,除了一些交易往来较少的供应商,或者家底太厚的供应商以外,大多数人的情绪都很振奋。

供应商和厂商,虽然不至于一损俱损,但一荣俱荣是必然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