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7页

就政治角度而言,中石油最需要的是打败中石化,其他私人公司、外国公司都可以看作是盟友,唯独中石化是它的天敌。他们不会无谓的找麻烦,但大华实业做了工作,就有资格得到他们的支持。

苏城说了40分钟左右,周老始终注意倾听,但不发表任何的意见。

他身边的助理记的那叫一个匆忙,说是辛苦也不为过。

等苏城说完资金筹备,以及人力和技术准备之后,周老略作思考,道:“你想接手海沧计划,要分三步走。首先,台塑放弃海沧计划;其次,大华实业通过一系列的评判;第三,委员们投票同意。很难说这需要多长时间,中间会有多少波折,你能坚持下来吗?”

“可以。”苏城也是知道台塑会放弃,才答应的这么痛快。

周老对苏城的决断则有了新的认识,他继续道:“我最多还有五年时间就要彻底退休了。也许只有三年时间。因此,如果三年时间还不能决定石化基地的归属,你就要重来一遍,可以吗?”

“我还年轻,王永庆能用十几年推动他的六轻计划,我也能做到。而且,我相信三年内就会有结论的。”不光是六轻计划,就是刚刚竣工的扬子乙烯工程也用了20年时间,当年做决定的领导早都退了好几茬了。

越是巨大的工程,需要做决定的人的地位就越高,相应的年龄就越大,产生变动的风险就越高。中国自80年代以来的政治环境相当稳定,即使如此,中间还是有各种各样的挫折和阻碍,其他的第三世界国家就更不用说了,一个领导人的下台往往意味着推倒重来,即使如此,该坚持下去的项目依然要坚持下去。

一遍遍的重复痛苦,就是资源型企业的生命历程。如同其他的生命一样,它的快乐建立在自己和其他生命的痛苦之上。

周老用深邃的目光看着苏城,确定他做好了准备,才道:“那么,第一步只是等待,我们先放到一边。关于评判,你有什么想法?”

“您是说对大华的技术和管理等等方面的评判吧?”

“是。这么大的项目,不能量化的部分,最好是有一份评判的报告,这有利于计划的通过。”别看周老话都说不清楚了,思维却比大多数人都清晰。诸如量化管理之类的好处,他们全都了解的一清二楚,只是平时不说罢了。

苏城犹豫了一下,道:“我不知道国内有这样的评判……”

周老呵呵的笑了出来,然后又“咳咳”的咳嗽起来。

万泉连忙给他端了一杯水,轻抚其背的同时,嗔怪的对苏城道:“苏董,大华实业这么大的企业,难道不能请有关部门进行评判吗?”

苏城好像明白了。是啊,国外的研究报告,也不过是一些学校或非盈利组织的专家教授出面,进行审查研究,然后出具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