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9页

六轻是台塑的命根子,比海沧计划可重要的多。

“我们反击回去。”王克岭再没有了犹豫。

……

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富贵

能源企业的公关部门向来是企业公关中的佼佼者,王克岭征得董事会的同意后,仅一天时间,台塑的公关就迅速运转了起来,开始在全国媒体刊登软性报导,他本人也连轴出现在各种公众场合。

4月初,台塑为王永庆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切入时机——向希望工程捐助600万元人民币。

以1991年的标准来看,600万人民币大约是100万美元,放在欧美等慈善事业发达的国家也很不少了。对此时的中国来说,更是堪称巨款。此时正在蓬勃发展的中国民营企业由于缺乏融资渠道,对资金的渴求几近变态,哪个公司的老板若是能够毫无保留的捐助资金,那他也赚到这么多钱。

另一方面,国外的慈善基金不仅可以免税,而且可以让自家人得到一份体面优渥的基金工作,非常难得。相比之下,国内的捐助环境如此的纯洁,使得跨国企业的捐助热情不高。

台塑用大笔的捐款竖立起了漂亮标杆形象,首先获得了团中央的肯定,然后开始在全国媒体频繁露脸。

望着电视上,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报导,王克岭稍稍有些安心,在周末聚餐中,他用“大势如此,以力破巧”来形容自己花了上千万元堆砌出来的公关成果。

众人笑容满面的举杯共庆,对于海沧计划的结果,其实台塑内部也有分歧,但掌握局面并灵活机动,大概是他们一致的想法。最重要的是,不能落下污染的名声。

王克岭虽然有些疑惑大华为什么销声匿迹了,但在得到大量的赞赏后,他的心情也放松了不少,开始频频举杯。

一圈敬罢,就见王胜默默的站在角落里,手上端着一杯白葡萄酒,几乎是没有动过的状态。

王胜是最熟悉苏城的人,也是与苏城打过最多交道的台塑人。王克岭心中一动,走到了他跟前,笑问道:“王总看来有些担心?让我猜猜,因为大华?”

王胜愣了下,失笑道:“也许是我想多了。不管怎么说,捐款希望工程的路子走对了,如果不是得到了政府机关的支持,咱们就算是掏钱,也买不到媒体的赞赏。”

王克岭沉吟道:“中国媒体是听从行政命令的,这个比较好对付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