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6页

等他说完,苏城也用缓慢的语速问:“王董事长。台塑开工建设后,会有多少设备在国内采购?”

这个问题,一下子攫住了国企众的心。

他们害怕巨额投资,但是喜欢巨额订单啊。

边上的王克岭有些不高兴,道:“海沧计划在两年前就做好了方案,如何进行,自然是按照既有的方案来。”

“台塑以两年前的标准看待大陆,估计会觉得很多设备我们不能生产,其实,国内现在的制造业水平增长很快,一些简单的设备交给国内来做,也能节省台塑的成本。比如管道?”

“石化基地的管道也有特别的要求,我们会让底下的职员仔细分析的。”王克岭总算没有把话说死。

这个时候,王永庆才回过神来,问:“大华实业有意提供设备?”

“倒也不是,我们只是比较倾向于普通装备向国内采购。其实,一些国内目前不能制造的装备,通过采购和技术转让的方式也不错。”苏城说着缓了一句,笑道:“当然,这是大华做石化基地的思路,仅供参考。”

第二百九十四章 环保标准

“大华实业集团准备在国内采购多少装备?”毛主任饶有兴致。他所在的发改委,发展改革的就是国内经济,一个数十亿美元的项目,若是操作得当,促进一两个省的工业都有可能。

“我们初步做了分析,准备采购大约10亿到25亿人民币的订单。”

“10亿到25亿元人民币,工程还没开始,你们怎么确定?”宣总以行业内人士的口吻,道:“台塑是国际知名企业,他们采购什么装备,有自己的思路,我认为,没必要强求国产化。”

宣总一番话说的众人侧目。

但他的立场是清晰的。基于行业壁垒,如果让大华实业一个私企进入了石化行业,那各省市是不是也能重建公司进入石化行业了?好不容易统合起来的中国石化总公司,岂不是要分崩离析了?

毛主任挥挥手,道:“兼听则明。苏董,你说的订单是否包括现在的甲醇基地?”

大华的甲醇基地正在建设当中,和画出来的大饼是不一样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