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8页

王克岭“哼”了一声,道:“市场经济有自己的规律,双方谈判,当然要慢慢来了。”

苏城苦笑一声,道:“就怕你们慢慢来,最后徒费时间。”

“什么意思?”

“中国经济发展快的很,你们现在投资70亿,中央很高兴,但你们不满足,还想要更好的待遇。再过几年,你们投资70亿,估计就只是高兴了,那时候,要保住现在的待遇也不容易。再过几年,70亿美元也许只能在省一级得到这样的接待了。”苏城说的全是大实话,却让周围的人迷惑不解。

王克岭就嘿嘿笑了两声:“吹牛吧。那是70亿美元,大陆一年的投资才多少?”

“经济是发展的。”

王克岭表示不相信。

苏城无可奈何。中国经济增长每年保持8%以上这种事情尚未开始呢。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个人相信,中国能够连续20年的保持8%以上的高速增长。中国人自己都不信。

西方国家最喜欢用来与中国类比的国家是印度,后者的gd年增长是4%左右,起步基础还比中国好。所以,当中国发布8%或者9%的gd增长的时候,质疑声不断。然而,经过10年和20的发展,中国和印度的差距已经拉开了,但就像是苏城所说的,到了2010年,中国中央政府又岂会因为70亿美元的投资而折腰?

1992年以前的中国,是台塑大笔投资的最后机会。他们如果拿稳了,不仅能够赚到大笔的利润和政治声望,还能扩展自己的产销网络到大陆。同时,中国也可以借助台塑,发展自己的石化产业。

但是,过了这个节点,好事就不再了。

看着王克岭的表情,苏城有些好笑又小气,转念一想,自己在这里瞎担心,给一个毛头小子说什么啊,甩甩手告辞。

王胜将他们送了出去,回来后,王克岭也抱怨:“这么个毛头小子,有什么好说的,你还送出门了。”

王胜本不想说话的,看他的态度,转念一想道:“克岭,你记得集团建荣达工厂的目的吗?”

“说明我们是真心谈判。”王克岭吐了一口气,道:“这么一来,我们在岛内的压力就更大了,要我说,是不建这个工厂的。”

“建荣达工厂,让我们在岛内的压力大了,但是能减小我们在大陆的压力,促使协议尽快签订。你知道,我们在大陆的压力为什么增大了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