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5页

但是,乙烯的生产过程需要低温,设备成本高的惊人,像是台塑的海沧计划里,50万吨到60万吨的大乙烯就要占去70亿美元的大部分,期间还未计算国内免掉的土地和基建费用。

甲醇则不然,国内喜欢的煤头甲醇因为机构复杂,还有些小贵,气头甲醇设备却相当便宜。瑞士卡萨利的成套进口加技术转让,才是8000万美元,扩张到50万吨,总投资也许只要四五亿美元。

当然,它的用途虽然广泛,毕竟比不上乙烯,相应带动的下游工厂也要少很多。

“实在不行,这也是一条出路。”张建军拍拍肚子,却道:“建成甲醇基地,能用多少土地?”

“刚开始的话,三五千亩吧。”假如没有了台塑,也就没有了诸多的台商工厂。这是台塑无可取代的地位使然。就算苏城拿出70亿美元,国内估计也会属意台塑,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价值,台塑都太出挑了。

张建军默默算着,最后一咬牙,道:“如果大华能坚持下去,我们新兴支持你们搞甲醇基地。”

就算台塑的乙烯基地最终开建,旁边有个甲醇基地也不是坏事。中东的炼油国家,石化地区全是沿着海岸线一字排开的,单位成本反而更低。

苏城和张建军再次握手,笑道:“张总放心,如今的油价攀升,我们的石油卖的很好,资金储备超过预计。”

王胜露出一抹苦笑,仰首看天,心想:抗议像是送礼,必须有些实质性的东西了。就是不知集团总部能否答应。

想到此处,王胜突然又有些高兴,如果集团总部加快脚步的话,海沧计划说不定真能提前实施下来。或者,苏城将天平压下来一些,也能让他所言的第二次要求不再出现。

真要是在这15000亩土地上建成大乙烯石化基地,将深刻的改变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石化产业。

王胜深吸了一口气,暗想:“必须争取这次机会。”

……

第二百六十三章 责任感啊

在海沧一地,新兴集团的力量极强。作为军办企业,它们有跨地区的特权,在批文、计划内物资调拨等方面优势突出。它们在海沧经营两年之久,不仅熟悉特区的地理条件,也熟悉特区的行政人员。大量的装备、资金以及人员聚集,同样有类似属地的好处,像是搬了一个行营过来似的。

在90年代,地方和企业矛盾最突出的交通方面,新兴集团更加出彩。公路且不用说,军车通行不仅方便且安全,距离海沧特区十几公里处的铁路,本没有当地政府什么事,军办企业却能通过上层渠道,在这里设一个小型的客货两用站。在台塑尚未入驻之前,客货两用站是新兴集团独享的,仅此一点,就非常有利于物资流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