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7页

苏城微笑着,话中有话的道:“我当然想用国产催化剂,否则也就不特别要求瑞士厂商做国产化催化剂的设备改造。不过,究竟用哪个国产厂的催化剂,总得考虑吧。”

老头儿乐了,道:“这么说,你是同意用国产催化剂了?”

“原则上是。”

“我们上石化是全国石化系统的领头羊,全国排名名列前茅,催化剂一项更不用说,你们要用,肯定得用我们的。”申老头当仁不让,步步紧逼。

苏城眼中精光一闪,却是看穿了老头装疯卖傻。这家伙,明明是一个健康人,却要徒弟搀扶着博取同情。要说商品经济,他商品的比别人要彻底多了,为了一个订单,什么招数都敢用,颇有后世销售员的精神状态。当然,他用的这些招数,计划经济时代的厂长们也常做,在那个花国家钱赚国家钱的年代,胡搅蛮缠得订单是一种本事,多少上级因为嫌烦,就把订单随便丢出来了。

探知大华的甲醇项目能使用国产催化剂,申山计划经济时代的基因就被激活了。

12万吨甲醇一旦投产,每年所用的催化剂不在少数。别看它的用量小,架不住大化工的“大”,12万吨的万分之一也是好大一笔钱了。

苏城也没见过上石化的催化剂,不置可否的道:“试车的时候,我们会邀请催化剂供应商测试的,申总工不用着急,我们到时候肯定会通知你们。”

“等试车的时候,那要等到什么时候,我告诉你说,你现在就选我们上石化的催化剂,我们马上根据你们的装备进行试验,不能用,我们立刻修改,绝不耽误你们投产,比竞标投标那一套又简单又实用。”申山拍着徒弟的胸脯保证。

苏城泛起难明的笑容,道:“你们的催化剂修改速度,有这么快吗?”

“我60年代就开始研究催化剂了。你告诉我投产时间,我告诉你能修改几次。”申总工信心十足。

苏城依言道:“投产还不能确定,试车的话,今年年底前,肯定要进行一次。”

“今年年底……”申总工重复了一遍,脸色微变,道:“那不是连2个月都不到?”

“机械化的大化工设备,全部芯片加起来都没有10斤重,试车的时间当然快了。”

苏城说的理所当然,申山和他的徒弟则不然。两人甚至考虑苏城蒙骗自己的可能。

国内化工设备的投产期,往往要拖延2年左右。这里面,有官僚的原因,有工程公司的原因,也有国外厂商和进出口公司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