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3页

只有几个孩子,趁机猛吃,高兴的像是得了红包似的。

几个表舅和舅舅更是盯着苏城。徐家的女儿少,男儿多,劳动力早就过剩,进厂不但能解决吃饭问题,还能从农村户口变成城市户口。对80年代人来说,就是跃入了另一个阶级!

苏城犹豫了一下,道:“进厂指标我能弄到,不过,只有年轻人能去。”

“那肯定的,那肯定的。”徐家人都激动了起来。

茹县长张张嘴,想帮忙承诺几个城市户口,最终还是没有说出话来。

现在的县属工厂还能活下来的唯一价值,就是每年的进厂指标,这是县衙的一大宗收入。但是,即使茹县长本人,也不敢承诺一个村子的年轻人进厂。

苏城如此大包大揽的,茹县长也不敢乱说话了,暗自想:年轻人有点太急躁了,这么多人的城市户口,你不找到省里面,估计都弄不下来。唉,也不知道公路和学校什么时候能建起来,就是不能解决全县的问题,解决一个镇也好……

旁边的镇长镇委书记,以及几位邻村的村长,就只剩下羡慕和怀疑了。他们也都帮人办过城市户口,一波三折且不必说,钱也不少花,1988年的熟人价已达1500元,实在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。农民家庭就更是不行了。

即使如此,想掏钱的人还得找关系。

镇委书记不由想:“就算办50个农转非,也要六七万吧。这个苏董事长,该不会是骗人的皮包公司吧。回家乡来骗人,那就太缺德了……”

正想着,“隆隆”的声音从村前头传来。

茹县长先往酒席上看了一眼,才意识到看错方向了,连忙扭头向后。

轻轻的黑烟自村头的弯道处冒出来。

片刻,一辆硕大的推土机就出现在了众人面前。

然后又是一辆挖掘机和一辆卡车,卡车上还坐满了人,并拉着铲子槌子等工具。

苏城两口吃掉碗里的米饭,笑道:“我请的工程队,没想到来的这么快,你们先吃,我去接一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