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4页

秦副院长愣了一下,转瞬狂喜的拿出笔记本……身后的一名研究员,更是毕恭毕敬的搬来一把椅子,让苏城坐下讲。

苏城也没有隐瞒的意思。这些都是纯学术性的理论,虽然可以应用来寻找低电位井,但那仍然是一项规模庞大的工作。

当年做毕业设计的师兄共有三人,再加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,测定和恢复一口油井,也用去了三个月时间。这种技术的真正价值,在于仪器普及化之后,对一线工作的指导。不一定要等到油井停产了再补孔,油田2万口油井,至少有几千口,能通过这种方式不同程度的增产。

如果没有先知先觉的优势,苏城就算明知道方法,也不会为了日产十几吨原油的油井,去将胜利油田五六千口的废油井给梳理一遍。

这里面的好处是规模化的,苏城觉得,不如让给国家。

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,秦世维得到了极大的好处,手写疼了也不动一下指头。

他的态度同样刺激了苏城。相比钱院长那种技术官僚,秦世维这种纯粹的技术人员,显然更惹人好感。

2个小时,转眼就过去了。

黎涣祥等人一齐动手,同时换好了三个油井的抗偏磨系统。苏城赶紧告辞离开。

秦世维的问题越来越深,他已经快要招架不住了。

石油行业和石油研究都是应用型的,21世纪的学生,学的就是八九十年代的尖端技术。但是,他们的功底薄,随便讲讲还可以,2个小时恐怕就是极限了。

秦世维舍不得啊,这才注意到他们刚才的工作,问了两句,又赶紧拉住苏城说:“苏厂长,你不是准备推广这个抗偏磨系统?”

“那当然,我们工厂做出来,就是为了销售嘛。”

“做测试了吗?”

“测试?”

秦世维热情的笑道:“测试就是通过我们钻井采油研究院的测试,由我们出一份鉴定书,用量化的数据,判断你的设备的实用性。正好,咱们顺路去研究院吧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