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页

自从离开北京,乔治在火车上就在思考,如何能够更多的接触当地人和当地的企业。

苏城正好送上门来。

对乔治来说,聊天是什么成本的,要是能因此多了解一点中国,那可是再好不过了。

在苏城介入前,陪同乔治一行的化工进出口公司官员还是很冷静的,直到他们谈到具体的油品的时候,那官员开始拼命的咳嗽,就差上前拉人了,山东的官员反而静观其变。

苏城仿佛根本没听到似的。

崔红国看着自家师弟的表演,无可奈何之余,倒是羡慕他的自由。如今有钱的国企都不把地方官放在眼里,像是石油系统,有自己的学校、自己的医院,胜利油田指挥部下面,还有公安处、司法处、中级人民法院和检察院,那是一点都不怵地方政府。相反,地方政府想多用一点油,多得一点生产资料,多卖几台机械,还得求着哄着他们。

至于化工进出口公司,这种菩萨就属于有好处供着、没好处踢走的类型。谁都不会放弃眼前的好处,去取悦他们。如胜利油田这种特大型企业,客大欺店也是常有的事。

来自本地大学的英语老师给众官员艰难的翻译,因为苏城的英语里满是新词,artificial telligence(人工智能)已经够糟糕的了,sst(超音速运输机)简直让她绝望。

反观乔治,聊的越来越开心,根本没有要上楼休息的意愿。要不是照顾苏城的听力,他的语速能再快两倍,即使如此,也达到翻译的极限了。

来到中国这么久,乔治终于找到了正常说话的感觉。英语女老师的语法和单词使用都是没有问题的,但那些词本身,着实让他觉得难受。这是一种很难说出来的感觉,就像是30年代的人与70年代的人聊天,或者70年代的人与2000年的人说话一样。

乔治必须小心翼翼的不使用缩略语,开始的时候,连oec(欧佩克)都要说成“anization of etroleu exortg untries”(石油输出国组织),这种词语,连他自己都说的磕磕绊绊。像是greenower这种词就更麻烦了,从翻译回来的答复来看,对方明显是将金钱魔力给翻译成绿色魔力了,因为她不知道这里的绿色指代的是美元的颜色,也许没翻成环保魔力就该令人高兴了。

苏城所谓的新词,其实也是在学校学习的。与做翻译的女教师背景相同,一样缘于学校教材的落后,他现在说的许多词汇,正是80年代末,90年代初的流行语。好像学校天生就在为学生的穿越和重生做准备似的。

“苏,你在放假期间吗?”乔治突然问。

“算是吧。”

“你能做我的私人翻译吗?”乔治满怀期待的问。从他的角度来说,身边的翻译都由谈判公司指派,信息被筛选的太厉害。苏城虽然也是中国人,但只要不属于化工进出口公司,他能多得到一些信息都是好的。

而且,对方使用语言的方式,也让人更舒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