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五章:三军一役(上)【4k】

回到南明当王爷 鱼窝 2149 字 2022-10-04

<sript><sript>

北风萧萧,卷起漫天黄沙,明明是春末夏初时节,因为干旱一路上竟看不到几抹盎然的绿色,印入眼帘的只有枯黄的草木身不由己地无力随风摇曳。

李自成青衣毡帽,立于马上,望着身后大顺军行军中的混乱队伍。

战事紧急,现在每一息的时间都关乎收复山海关的胜败,戎马半生的李自成焉能不知?

只是目下这十万大军十有都带着家属行军,正所谓法不责众,要是将这些将士的随军家属逐出队伍,部队必然哗变。

这十万大军是李自成的心血和精锐,也是他和吴三桂、满清唯一的赌注,要是这十万五营精锐没了,他李自成拿什么和吴三桂、高第的关辽军,关外满清的清军打?

事已至此,李自成为了稳住军心,避免哗变的情况发生,只能是对这些五营精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
李自成也知道这时候的大顺军已不如往昔,这才只留了丞相牛金星和一万多弱旅坐镇,余下五营精锐和大将全部出征和关辽劲旅决一死战。

除此之外李自成还从北直隶、陕西、山东、河南等地调兵遣将,前来山海关支援。

虽然大顺军军纪战力不如前,但他李自成坐拥北方半壁,有源源不断的后备兵员,而吴三桂、高第的关辽军不过是一支孤军。大顺就算耗也能耗死孤悬于关辽的吴三桂、高第。

“继续行军,勿得多言。”李自成不痛不痒地回了李岩一句。

李岩嗟叹一声无奈地返回后营的队伍,对顾君恩说道“慈不掌兵,闯王对部下太仁慈了,山海关一战,我大顺军只恐凶多吉少。”

顾君恩赶忙示意李岩噤声,说道“李将军谨言慎语,此话若是落入有心人耳朵里,只恐将军大祸将至!”

军纪如此散漫,就算顾君恩不是五营的将军,没有指挥过大军行军作战的经验,顾君恩随军做了李自成的幕僚这么多年,又岂能看不出一点端倪?

崇祯十四年直到崇祯十七年三年间,彼时还是闯军的李自成兵马士气如虹,攻城拔寨无往不利。

那些跟随李自成起兵的苦哈哈之所以愿意给李自成卖命,无非是图改朝换代之后谋个富贵罢了。

现在大顺建立了,京师城打下来了,大家当初想要的富贵也有了,这些将士也不会像当初一样我闯王,为大顺卖命了。军中多数士卒都已经有了衣锦还乡的心思。

不仅仅是寻常士卒,就连闯王本人也有将大顺首度迁回西安的想法,意在告诉老陕人他李自成当皇帝了。

纵然是顾君恩小心翼翼,但顾君恩和李岩的对话还是被宋献策听进耳朵里。宋献策诡谲一笑,骑着一匹小马驹径直往李自成的车仗队伍而去。

崇祯十七年年初,嗅觉比狗还敏锐的满清高层已经嗅到了关内不一样的味道。

崇祯十七年正月,李自成刚在西安建国的时候,清廷摄政诸王就以迟起龙等人为使者,取道蒙古致书李自成,希望和李自成联手,共同推翻大明朝,并取中原。

李自成对清廷摄政诸王提出的协谋同力,共取中原。的建议嗤之以鼻。

满清就算称帝建国曾经也不过是大明朝的奴才,立国名不正,言不顺。

老奴酋不仅奴儿哈赤不仅名字带着一个奴字,出身也是家奴出身。建奴有什么资格和他并取中原。

李自成不是吴三桂,点民族大义李自成还是有的。李自成也知道建奴非善类,最是言而无信,和建奴并取天下不过是与虎谋皮罢了。

李自成对满清并取大明天下的建议置若罔闻,这让满清的摄政诸王如坐针毡。

大顺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北方,满清贵族们是又嫉妒又惶恐不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