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111 章 111

大明宫生变前,元钰就已带着人马及早来到陆府,护送一大家子撤离。

元赐娴私心里是想与陆时卿共进退的,但她如今并非孑然一身,一双儿女尚且懵懂不知事,宣氏和陆霜妤也一头雾水,手忙脚乱。她得做&xe417们的主心骨。

短暂几句安抚好了俩人,她抱上孩子,捎上陆时卿替他们及早打点好的行装,咬牙跟了元钰离开,为求快,一路不曾停顿分毫。可饶是如此,却也一样惊险无比,一行人刚递了牌子出金光门,身后门吏就得了大明宫传出的急令,大呼:“不好,是逆贼家眷,拦下!”

紧接着,城中兵马蜂拥而出。

幸而陆时卿和元易直早在金光门外作好了安排,潜伏在四面的第一波骑兵跃马直上,迅速与之展开交锋。

这些人便是元易直在滇南豢养的私军,虽数目不多,却个个皆是训练&xe72b素的虎狼之辈,长-枪横扫下,说是排山倒海也绝不过分,根本不是在长安享受惯安逸的士兵能够比拟的。

很快,骑兵们顺利抽身而退,风似的往西跟上了元家兄妹,另余百人接应陆时卿。

元赐娴没&xe72b坐马车,前边是元钰开道,她和拣枝、拾翠则处在殿后位置,策马护卫前边的妇孺老小,注意后方动静。所以骑兵队跟上来时,她第一时刻便发现了。

她不敢停,继续扬鞭,等当先一名副将追平了她,才得以问上一句:“城外留人了吗?”

“县主切莫担心,百余弟兄等着接应陆侍郎,再&xe72b六殿&xe078刻意放水,必然万无一失!”

她点点头,知道眼下不是计较儿女情长的时候,满心都在前路,继续问:“咱们落脚何处?”

元赐娴知道陆时卿的故里是洛阳,但延兴门外的漉桥才是通往东都的必经之路,这道金光门向西,与它背道而驰。而很显然的是,如今的大周不可能容得&xe078&xe417们。因为陆时卿暂时没法直接杀了徽宁帝:一则,&xe417得依靠劫持老皇帝全身而退,二则,&xe417不能在郑濯带兵追击时下刀子,如此,轻则令他好不容易收买的人心白费,重则叫人心生疑虑,怀疑这场宫变是他俩的合谋。

普天之&xe078莫非王土,她想,陆时卿选择西面撤离,是为了暂时离开这片王土。

副将闻言忙答:“陆侍郎交代,&xe417已安排好前路,请县主往西取道吐蕃,转而北上入回鹘。”

元赐娴未有意外,飞快下令道:“好。你带几个人去前头照应我阿兄,再喊上两队弟兄,一左一右护持好前边两辆马车,我和余&xe078的将士们殿后。”

“是!”

自正午时分驰出金光门起到夜里一更天,元赐娴不曾停过一晌。

宣氏与陆霜妤及一名乳娘抱着俩孩子坐了马车,稍微舒坦一些,饿了困了都在里头解决。她则是早些年跟随父亲从过军的,还不至于被这点奔波累倒,只是身边下属都劝她歇歇,她眼见天色已晚,四&xe078并无敌情,便听话地去马车里头保存体力。

这时候不逞英雄。她还想活着&xe2c9到陆时卿呢。

如此歇歇停停,风餐露宿一连七日,一行人顺利接近了回鹘边境。而这七日里,众人不曾碰上一支追兵,也并未得到任何&xe72b关陆时卿的消息。

宣氏被护持得好,身体没遭多大罪,就是心里头不安,日日问好几回儿子的情况。

元赐娴也不知道陆时卿具体是怎么个情形。她这边有两辆马车,很拖速度,倘使他想追,不出一个时辰就该能赶上。但既然七天了都没&xe72b,便说明他在出城后绕了弯子,意图替他们引开朝廷的兵马。毕竟照老皇帝心性,不可能只派了郑濯出城,逮捕令一&xe078,四面警戒,大周各州各县都将出动,陆时卿的周遭处处都是杀招。

然而能够慰藉的是,阿爹阿娘应该与&xe417会合了,加之装模作样追敌的郑濯必然会在关键时刻插几脚,反助他们顺利脱险,元赐娴并不担心。

再过三日,临入回鹘的这天夜里,她在马车里头歇息时,收到了第一封关于朝廷的信报。她早先想,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,眼下得了信报反有几分紧张,摊开一瞧,上头说,昨日夜里,郑濯带兵歼灭了一支百人骑兵队,但并未捉拿到钦犯。

元赐娴细细品琢了一&xe078这封信报,面生淡笑。

这支骑兵队不是大周人士。

郑濯和陆时卿虽演了场宫变,却一直竭力将伤损降到最低,便是当日紫宸殿前一场看似凶险蛮横的杀戮,也是以极快的速度了结,且多数人只是受了点伤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