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6页

翁希莲待大家都笑的差不多了,才回答程晋州的问题道:“合写文章的话,如果获得两个贡献点,那么都由第一作者得到。如果获得第三个贡献点,则由第二作者得到第三个贡献点,接下来的贡献点也是以三的数量为分配。基本上,第二作者能获得比三分之一略少的贡献点。”

听起来是三分之一,但实际上,大多数文章都是难得有三个贡献点的。尤其是星术士学徒和一星星术士的文章,高阶点的星术士都不会去读。如同程晋州所熟悉的学术界一样,研究生和博士生们用两年半又或三年半的时间,浪费时间并研读资料,最终完成的毕业论文几乎可以看作是狗不理,本科生论文更不用说,那些学生自己都不一定通畅的读过。

程晋州转着脑筋,笑容满面的继续问道:“那要是合写的人多呢?”

“除非是委员会批准的期刊,否则最多只能三个作者,第三作者就要等4个星点的时候才能获得一个了。”翁希莲说完,补充了一句道:“团队贡献点一般是平均分配的,但很少遇到。”

程晋州若有所思的点点头,转瞬笑道:“那就明白了,以后等我写文章的时候,也方便叫大家来帮忙,免得不清楚情况。”

他说的轻松,却将几位一星星术士说动了心。

一星星术士,往往只有十几二十点的贡献点。而他们的贡献点增涨,亦是所有星术士中最慢的,不仅仅是能力问题,更有积累和信任的情况。

可以想象,当一名星术士决定阅读期刊的时候,他的时间定然是有限的,在不确定内容的情况下,虽然每个人的阅读习惯有所不同,但基本的要素是不变的:看作者,看标题摘要,看期刊类型和位置……

同样的,当星术士决定写一篇新的文章,并决定将之建立在其他人的研究基础上的时候,他对于自己文章的基础,一定会进行慎重的选择。不用说,那些权威典型,著名人物显然要比无名之辈有价值的多。

事实上,除非是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的人,否则要引用一个籍籍无名之辈,甚或是一名星术士学徒的文章,肯定是要冒一定的风险的。

从一星星术士到二星星术士的路上,许许多多的星术士都未能苦熬过去。白靖算是度过了这个关卡,但廖恺和钱岚,却仍然卡在那里。至于项欣更不用说,都还不是星级星术士。

几个人目光灼灼的看着程晋州。他的论文究竟获得多少关注度,大家都瞅在眼里。外周半岛的星术士们在学术方面的消息极为敏锐,如今大家关注的,只是程晋州何时突破1000贡献点。

实际上,从600贡献点到1000贡献点,真是不算遥远。

若是与其一起发表论文,作为第二作者甚至第三作者,甚至有可能带来上百个初始贡献点,此等诱惑,不可谓不大。

便是二星星术士白靖,也看着程晋州在那里默不出声。

小程同学嘴角抹过一丝笑容,从吕续头上跳了下来,然后在黑板前,自顾自的道:“我最近准备研究一种炸药。”